第 16 部分(3 / 6)
的学习下来,到个十三四岁,基本上的针线活都会了。这个时候,就可开始准备嫁妆了,自己给自己要出嫁做些必需品了,不过象阿湖这种穷困家庭,连个家长也没有,更没有女性来教她,她不会也很正常。而且,穷苦人家,哪里有嫁妆要绣,能有一套红嫁衣就不错了。她相信辛湖只要跟着刘大娘学个一年半载的,普通的缝衣做鞋,哪里能学不会啊。
普通女子的女红好坏,不过在于做得快不快,钱脚是不是均匀而已。只有那些顶级的绣娘,要学绣花,各种针法,才需要更多时间。但别说象辛湖他们这种家庭了,就是大部分普通家庭,都极少有绣花的衣服,大家只需要穿着得体,有两件象样的,不是打满被丁的衣服就行了。谁在意衣服上在是不是绣了什么花样,精不精致啊。
只有大户人家,才会绣这个,绣个那的。那样的人家,也不需要主子动手,多半的活儿还不都是绣娘完成的啊。所谓的大家小姐绣活好,那是极少人。
“是要学。家里缝缝补补的多着呢。我已经被大郎和平儿嘲笑过不少回了。”辛湖认真的说。
她没打算学得多好,但起码得会基本的,能给自己做衣服和做鞋,不要多精致,但要象个样子才行。要不然,就现在这个穷法,不会自己做,难不成还能请人做啊。而且一家四口,别说做衣服了,就连鞋子一年四季也需要不少啊。衣服还能多穿一段时间,鞋子可不行,坏得快。
比如大郎就只剩下一双新单鞋了,平儿连一双新鞋子也没了。只有大宝还剩两双新的,但那都是靴子。明年开春,天气暖和起来后,家里四个人都需要鞋子。所以当务之急,她打算先学习做鞋子。
张婶婶虽然不能起来干活,但天天躺在屋里,其实也无聊的很,现在有了辛湖在一边说说话,精神都格外好。在刘大娘的指导下,辛湖先所有的衣服全拆了,前块,后块,两只袖子,全拆开来了,铺在炕上。
然后,三个人合力开始拼接。为了尽可能的完美,刘大娘和张婶婶费了好大的劲,才拼好,期间还把那些不规则的地方又重新裁剪了一次,然后,大家各自拿了两片开始缝合,辛湖水平最差,当然是缝小片的。然后,再把各自缝好的小块,再一次拼接起来,最后一次的缝合由刘大娘完成的。实在是,辛湖的针脚实在是太令人无语了。
就连张婶婶看着辛湖这笨手笨脚的拿针线的手法,都不忍直视,连最基本的针法都教了她好一会儿,才勉强过关。
第一次缝好的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