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柒玖』淮有遇(2 / 4)
不忘从细微处培植自己的羽翼,苏安平便是他最初相中的目标。
此时乡间视野旷达,似乎心境也都开阔了,楚邹见到苏安平是高兴的,坐在车辕上道:“提前了两日,苏大人倒是赶得凑巧。只是听闻江淮大旱,如何入得境内却一片细雨霏霏?”
苏安平也不遮掩,应道:“半月前接到殿下信函,猜着约莫近些日子要到,便日日叫师爷在此观望。今晨忽然落雨,想来必是天子派下储君,福星莅临,下官这便冒雨赶来恭候是也。”
原来却是已经等了一日,楚邹应道:“本宫何德何能,是父皇在英华殿祭天祈雨,感动了先祖与上苍。”
几人和乐笑着,便一同入了县衙。
……
那场濛濛细雨一下,便如牵丝导引一般,雨水说来就来。眼下已至三月底四月初,谷雨刚过,虽则时令略为晚矣,但总算险险地救了一年稻子。农民们赶着春播的尾巴,在田间地埂上忙碌。青竹草笠与蓑衣耕牛往来穿梭,一片绿盈盈的稻苗描绘着迟到的春之朝气。
楚邹每日与方卜廉及冯琛一行在运河堤坝巡视,看两岸稻田播种,百姓勾腰伏背地插秧移苗,多少是松了口气的。当年因为母后之事,运河修支道一事后来其实都归于冯琛与楚云旭主持,然而因了自己的同行,这笔业账便冠与自己头上。他此时再想起肩负天下苍生重任却十年几无差池的父皇,心中便生出体恤与浩瀚的崇敬。
一农夫牵着老牛从前边走来,见县令在此,便亲善地弯了弯腰示礼。苏安平点头让开道路,颇有感慨道:“政之通行,多借水之通航,依民利民,运河乃兴。殿下当年此举,造福多少百姓。”
楚邹默默收在眼底,放目远眺:“纵横江河,贯通上下炎黄,政通八方,民丰物阜,国库方得以充盈,民与国原是相辅相成者。本宫并未做什么,这些多是冯琛与诸位大人的功劳。”
皇太子眉敛英气,少年持重,步步谨慎,看在苏安平眼中,确是个可倚重的良主。苏安平扯唇轻笑:“殿下何以自谦,有您这番见解,是我等百官之福气。”几名官员听了亦交口称赞。
都水清吏司郎中秦修明踩着颗石头,就势弯腰捻了掊黄土,停在指间默了默,忽接茬道:“此地土质呈现中等膨胀潜势,固防怕多有隐患。据微臣半生所得,认为朝廷应加强巩固两岸河坝,以防受漕运水势经年冲刷,或他年雨水过盛而徒生决堤之害。”
本在畅谈生机,他一席话真是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