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4)(22 / 23)
埠纺织厂、瓷窑赚到的利润,这些利润除了搞南埠建设,其中一半被用来维持楚朝辉的军队。一个士兵每月的薪水和每天的伙食消费不是大头,军队消费重点在装备上。一把好武器,在大秦要上千金,而楚朝辉用来装备士兵的武器,质量全都是上佳,因为是山谷铁器厂自己制作,不需要花费上千金,但一把武器的成本也在五十金以上,加上弓箭和箭枝,是一笔很大开支。训练中会不停消耗武器和箭枝,士兵身上还需要打造盔甲。藤甲装备比金属盔甲成本低,但军队不能一直使用这种可能会被火烧的装备,在热兵器没有发明前,士兵战衣的金属防护会一直存在。这种金属装备又要消耗很多钱财。
郑钰铭算过一笔细账,装备一个士兵,包括这个士兵一年的训练成本,大概要250金才够维持,一千个士兵就是25万金,这还不算士兵上了战场死亡的抚恤金,负伤的治疗费,残疾的补助金。还有为军队服务的工厂开支。这样一算,一千人数的士兵就得有三十五万金的钱帛支撑。
楚朝辉要扩军,郑钰铭这里就得准备钱财支持。如今山谷中的七八百士兵,加上南埠一百多人的护卫队,再加上经过简单训练的两百山谷巡逻队,楚朝辉只能凑成一千人数的军队,扩军到三千,必须再招收两千壮丁,先不说两千壮丁从何处招选,光是每年多出来的七十万金的预算,就让郑钰铭头很疼。纺织和瓷器厂的总利润大概就是在九十万金,这已经是两个厂扩建到极限了,再扩建下去就没有熟练的匠人使用。
就在郑钰铭头疼之际,山谷研制玻璃的匠人,终于把玻璃制作工艺搞稳定了,可以制作没有空气泡泡的透明玻璃。这次技术提高,功劳有一半归于焦炭的发现,有了焦炭,不论是铁厂,还是瓷厂,产品质量都有了一次飞跃,玻璃也在温度有了提升下横空出世。
有了玻璃就有了镜子,因为大秦工匠早就会提炼金属汞和锡,只要将亮闪闪的锡箔贴在玻璃面上,然后倒上水银。水银是液态金属,它能够溶解锡,变成粘稠的银白色液体,紧紧地贴在玻璃板上,一面镜子就制造出来了。
玻璃器具和镜子的出现,让郑钰铭手上每年一下可以多出百万金的钱财。这些稀奇珍贵的东西,在外销时,跟瓷器一样,都是让商人秘密销往国外。当玻璃器具和镜子在各诸侯王宫和贵族家中出现时,这两种东西的生产处,蔚山地区却奇异的不见销售,公子光在年底大祭后,还把一面从楚国购买来的镜子当宝贝赐给了郑钰铭。
进入十一月份,南埠去国外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