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2 / 16)
让唐地百姓以劳力换取工资生存。因这一系列利民措施,唐地百姓安然度过这个异常寒冷的冬天。
赵国因为赵轩注重民生,没有受到戎灾地方百姓生活还过得去,被寒流冻死不多,受戎人抢劫幸存下来了西北郡百姓,因为赵轩全力调拨国内物资救济,加上吴国慷慨援助,那里绝大部份百姓都熬过了严冬。
除了吴唐赵地区,大秦其他诸侯国百姓境遇便很凄凉。楚国和陈国位置偏南,受寒流灾害稍轻,百姓没有冻死,却因干旱欠收饿死许多。
被戎人抢劫过西北诸侯国,那里幸存下来百姓大都一无所有,各诸侯国国君和贵族的不作为,使得这些幸存的百姓在冬季因寒冷和饥饿成批死去。戎灾、干旱、严冬三大因素导致大秦中西部地区人口急剧缩减,本来人口繁密的地区,出现了百里无人烟境况。
吴王笙三年大事,除了唐国被吴国兼并,戎人南下抢劫,还有赵国国君薨逝。赵轩父王冷空侵袭赵王都后,引发疾病,终十一月中旬凌晨断了气,享年五十六岁。
郑钰铭一得到赵王驾薨的消息,让文采好王颉帮他润色了一篇言辞恳切、深表哀悼的吊唁函,派使者带去奠祭赵王,并让两大报纸都予以报道。
吴国吊唁使者第一个赶至赵国,赵轩看完郑钰铭亲笔誊写的吊唁信非常感动。一个月后,燕国吊唁使者才姗姗来迟,刚刚继位的赵轩断然拒绝了大舅子燕王结盟铁四角建议。
郑钰铭拉拢赵国获得成效,派往周围各诸侯国使者也取得很大成果。吴国使者诸侯国王庭卖力游说,吴国商人上下活动,解释唐王咎由自取,宣扬吴国国君和明公子仁厚善良。不少诸侯国君主打消了对吴疑虑,就连刚刚结成联盟齐鲁燕三国,联盟关系也开始了不稳定。
“大王,唐国君王如果不是自己昏头派刺客行刺明公子,吴国哪里会兵伐唐地。”鲁国君王舅父向自己外甥进言。
“可是吴国兵马太勇,孤怕万一啊!”鲁国跟齐国结盟,并非鲁王自己情愿。
“大王,其实吾国结盟结错国家了,吴国兵马勇,吾国应该跟吴国结盟才对。”
“如跟吴国结盟,反遭吴国兼吞可没有诸侯会出手援助!”鲁王摇头。
“大王不用担心,那吴国明公子仁厚仗义,为大秦第一仁义君子,具有如此品性君子怎么会是那野心勃勃枭雄?吴国有明公子,断不会做出吞并邻国的不义之举。此次赵国受戎灾,明公子如果有野心,必然乐看赵国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