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弄小巧借剑杀人(1 / 4)
话说这薛家曾经对夏家托人所说的那门亲事颇为动心, 后来因宝钗打听过那夏家小姐的素习品行之后打消了念头。
而这次得薛家郑重下聘的亲家姓文, 也是皇商, 却是做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生意的。
听起来,与薛家很是门当户对。
薛蟠娶了文家小姐过门之前, 贾府中就一直在传, 说这位文家小姐才思敏捷,文采出众,据说不让黛玉,相貌亦是端庄标致,气度不下宝钗。
黛玉听了这等传言只是淡笑。柳眉听说了, 心里却“额”了一声。
文家是商贾之家,文家小姐在钱财一道上自然是精明的, 偏这文家小姐又通文墨,有诗才,文人该有的酸气她全都有——这样的姑娘,怎可能与薛大傻子这样的人琴瑟和谐?
可是只消想想薛家如今的现状, 便大约能知道薛家点头应下这门亲的原因。
薛家急需一位能当家理事、主持中馈的主妇, 同样的, 也急需一家在生意场上能相互扶持的亲家。这两点能够满同时足, 薛蟠小夫妻两个, 是否能相得,自然便在其次了。
所以薛家拒了夏家提亲,如今换了文家,其实也只是顺着“大势”所做最好的选择。
柳眉顺此往下想, 觉得王夫人一定要撮合“金玉良缘”,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元春在宫中想要得势,少不得背后外家的支持,荣府凭借世袭的爵位,犹可勉强支持一阵,然而贾府只接了一次省亲,那钱就花得跟流水似的大伤元气。所以王夫人在宝玉的亲事之上,更多地考虑的是这一头。
撇去钗黛二人自身不谈,薛家的财帛,正是贾府所需要的;而黛玉出身虽然清贵,可林家已然无人,无法再给贾府带来好处。
在这个家族大过个体的时代,个体都是身不由己——他们管各种各样外在的原因都叫做“大势”、叫做“命数”,其实就只是不得不为,没有选择的选择而已。将来为宝玉聘了宝钗,王夫人也会自认为自己做得很对,就像如今,薛姨妈与薛宝钗等都自觉为薛蟠择了一门好亲一样。
这次薛家娶妇,大摆了三天的宴席。
薛姨妈这会儿又回想起来柳母的手艺好了,特地向王夫人开口,借了柳母去薛家帮了几天忙,烹制席面。
柳眉还曾暗暗纳闷儿,怎么宝钗不干脆让且停居的解小川出面主理这薛家的娶亲宴。后来想了半天终于想通,醒悟过来: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