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犯罪个性剖绘讲座(1 / 12)
嚓嚓嚓嚓,白色粉笔在黑板上接连写下了四个词:足迹、指纹、笔迹、齿痕。“我们先来做一个mensa游戏。”林香茗微笑着说,“哪位同学能告诉我,我刚刚写下的这四个词,其共同点是什么?”“什么是闷杀啊?”李三多压低了声音问许瑞龙。“不是闷杀,中文叫门萨。”许瑞龙嘟囔着:“好像是一种智力竞猜游戏……”这时,前排传来一个轻细而柔软的声音:“这四个词汇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具有唯一性。”林香茗不由得看了那声音一眼:一双眼睛,有如刚出水的黑樱桃,闪烁出晶莹的光芒。他赶紧调转视线:“对,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犯罪个性剖绘,就是一种根据犯罪现场、犯罪形态以及被害人特性等方面搜集、归纳出凶手特征的犯罪调查技巧。简而言之:寻找凶手的唯一性。”“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公民自由化程度逐渐提高,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迅速加大,我国进入了一个刑事犯罪的高发期,一些前所未有的犯罪形式不断涌现,连环变态杀人案就是其中最恶性、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而最典型的两个案件就是黄勇案件和杨新海案件。”
黄勇是河南省平舆县玉皇庙乡曾庄村的村民。他将自己家中的面条机改制成杀人器械,取名“智能木马”。之后,从2001年9月至2003年11月,他先后从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场所,以资助上学、外出旅游和介绍工作为诱饵,将青少年骗到家中,然后以“智能木马”测试为由,将受害人捆在木马上,用布条勒死。案发时,惨死在他手里的冤魂一共有17条。杨新海是河南省正阳县杨陶庄人,他在河南、安徽、河北和山东四省相邻的农村地区疯狂杀人、强奸,用斧头砍,用锤子砸,从来不留活口。无论从杀人的数量还是残忍程度上来看,在世界犯罪史上他都算得上是“顶级魔王”,连美国赫赫有名的“绿河杀手”加里·里奇韦也甘拜下风,因为里奇韦只杀了48人,而杨新海杀死67人,杀伤12人!“在整个20世纪,中国的变态杀人案数量很少,原因在于‘土壤’不够——变态杀人与现代社会的畸型程度是成正比的,而黄勇案件和杨新海案件从发生到结束的时间,都是在2000年到2003年之间,我想这两起案件的最大意义在于,它们标志着系列变态杀人案件不再只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专利……”林香茗停顿了一下,声音突然变得十分沉重,“它们仿佛是病毒一般,悄无声息地随着现代化进程,潜入到了我们的身边,深深地隐藏起来,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来一次无比血腥的大发作。”所有听讲的人都不由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