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零章杨氏的高论论(17:11)(3 / 5)
人而异,因地制宜’。黄豆背的句子没错,这么胡乱运用就不对了。可他偏偏用在跟七斤奶奶吵架的时候,七斤奶奶又是不识字的,被他唬住了,所以又用对了;换个识字的人就肯定要出丑,这是‘因人而异’。但今儿这么用,可以;明儿再这么用,就不灵了,因为七斤回家肯定要对他奶奶说,这是‘因时而异’。在咱们清南村,识字的人不多,刚才除了我,也就葫芦、板栗、李敬文、泥鳅几个大的懂那话的意思,若是换个地方,比如在清辉城里,又或者是京城,那儿读书识字的人多,你们想,要是黄豆说了这话,会是啥效果?”
她扫一眼恍然大悟的娃儿们,笑道:“这就是‘因地制宜’了。当然。这么说有些牵强,‘因地制宜’通常有另外的意思,是根据一个地方的气候、水土、地势、人情风俗等,做些合适的事情。”
泥鳅兴奋地说道:“我晓得了。我爹常说我小姑爷最会做生意了,见啥人说啥样的话,一人一个样。这不就是‘因人而异’了。”
板栗乐呵呵地说道:“我们家从山上接水下来,就是‘因地制宜’了。还有,北方种麦多一些,南方种稻子多一些,我们这里又种麦子也种稻子。也是‘因地制宜’。”
葫芦也似乎有心得,微微一笑,准备说什么,却又闭上了嘴,惹得秦淼和红椒都扯着他问,偏他只是笑,就是不说话。
赵锋跟着武断地总结道:“只要能说得那婆娘不敢龇牙,黄豆这书就背的对。”
大家哄笑。
菊花看着一帮萝卜头叽叽喳喳地议论不休。跟梅子一起偷笑起来,杨氏也终于相信菊花是真夸她,顿时满脸笑容。觉得底气足了不少。
梅子一边纳鞋底子,一边羡慕地对菊花道:“菊花,你能说好些道理,我就不会说。”
菊花微笑道:“你不说,可是你为人行事就是最好的了,要不我能跟你这么好?有些人嘴上说一套,干出来的事却让人瞧不起。”
梅子听了有些难为情,瞥了菊花一眼,却高兴地抿嘴笑了。
吵闹了一番,小娃儿们叽叽喳喳地问板栗和葫芦。下午可是要去打兔子。待板栗说是后,立即一哄上前,围着板栗,说要跟他们一块去。
泥鳅眼珠一转,冲着菊花讨好地笑道:“菊花姑姑,我想跟板栗一块去打兔子。我正好带了弹弓哩。”
他因菊花跟他亲姑姑刘小妹像姐妹一样,所以也喊菊花为姑姑。
菊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