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基石(4 / 4)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以前科考不会涉及的问题,比如农学、水利等具体知识,绝大部分学子都是一头雾水。许多学子出来考场一通气儿,皆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许多人暗骂这届科考存心难为人。
宜生当然不是难为人。事实上这些题目的主要目的并非真心选拔相关方面的人才,那样简单的几道题也选不出什么人材,之所以出那几道题,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以后做铺垫,是为以后的科举风向放出一个信号,就算学子们完全答不出,也不是说便上榜无望了。
而试题之中,也加入了一些关于变革的问题,来试探学子对于变革的看法。实在愚顽不灵,固守古人规矩的,便是其他答地再好也得斟酌着录取,而心眼灵活,对改革不抗拒的,便算是一个加分项。
如此这般大改过的科考,自然是大大超出朝臣和参考学子的意料,考过后也引起了一番轰动,尤其那些照着原来的科考要求学了十几年的学子,都不胜惶恐,生怕白努力了那么多年。
然而在罗钰的强力支持下,阅卷和录取工作依旧按照原计划进行,共录取了五百多名进士及同进士,这些考中的学子大多很快便被授了官,有朝官有地方官,虽然如今都还是末品小官,但他们为朝堂注入了新鲜血液,也是罗钰以后变革的第一批基石。
而忙完科考之后,也不意味着忙碌就过去了。
宜生更忙了。
科考的变革,意味着教育也要随之变革,如今无论官方或是私人的学府书塾,教导学子都是以经义文章为第一位,教导出的学子很多都是死读书的书呆子,这显然无法应付新的科考。因此,作为主管科考和教育的礼部,必须尽快出台新的科考范围,以安天下学子的心。
以后的学子要学什么,怎么学,去哪儿学,都是礼部需要操心的问题。而且第一次恩科不过是试验,以后肯定还要根据情况加以改革,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宜生每日都在忙碌,身体疲累,然而心却感觉到无比的充实。
如今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以后铺路,每一个微小不起眼的铺垫,都是以后变革成功的基石。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
我也不知道这算几更了emm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