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传位诏书(3 / 7)
皇帝:“回光返照罢了。”
淼淼思忖片刻,终于道:“那……那皇上你可要说话算数。”
皇帝:“放心,朕一言九鼎,说了不加罪就不加罪。”以为她还有后顾之忧,又补充道:“亦决不加罪于你父亲永宁侯。”
淼淼:“皇上误会了,我的意思是,您说话要算数,千万别撑太久。”戏本子上都说了,当皇帝的最爱秋后算账了,她啥都说了,万一他不死呢?
皇帝:……
就在淼淼讲故事的时候,另一边厢,宣政殿里,燕飞捧着那卷诏书,正要放回青铜簋里,忽然心生感慨,这可是天子诏书啊,古往今来,多少人不惜一切,只为了争夺他手中这象征皇权的卷轴。古往今来,又有哪个像他这样,能够站在大祈最至高无上的殿堂里,亲眼见证新皇权的更迭。
此刻燕飞觉得,他手中握着的,已不单是一份诏书,而是一位新帝王的命运。南边的长案上整齐摆放着笔墨,他脑中灵光一闪,豪情顿生,大步走了过去……
清思殿里,淼淼把故事讲完了,缓缓把蒙面的帕子摘掉。
皇帝愣怔良久,他从来不知道,原来当年他所做的一切,背后竟牵扯出这许多人和事来。而这些人和事,如一张密不可分的网,千丝万缕,最后又汇聚到一处,冥冥中似有一双无形的手,牵引着这张网,把所有的一切网入其中。
淼淼咳了两声,提醒皇帝,是时候交换八卦了,为何诏书是空白的?
皇帝回过神来,长长叹息一声,“天道轮回,朕算计别人,倒头来,又被自己的儿子算计……就在昨天之前,朕确实想立越王为太子,但是后来……朕改变了主意。”
就在昨日,在听闻晋王勾结林庭风的种种恶行后,他当即命人召三位重臣进宫,就是想让翰林学士赵恒拟诏,立越王为太子的。然而当晋王踏入清思殿后,他改变了主意。
晋王的到来,终于让皇帝看清了事实,一个他纵然不甘心、却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他众多的儿子里,只有晋王和自己一样,身上拥有帝王者必不可少的特性,工于算计,冷血无情。
政务之事,可依靠朝臣,但如果一个皇帝遇事瞻前顾后,心慈手软,只会让敌人有机可乘,就像章敬太子。突厥人还在虎视眈眈,为稳固江山,他不希望自己死后,他和章敬太子当年的一幕再次在这座宫殿里上演。撇开情感上的倾向,只有晋王,才是克承大统的最佳人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