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长夜难明(6 / 6)
疾驰,大理寺卿吴悯川风一般策马来到跟前,压低声音道:“殿下,皇上驾崩了!”
李昀勒住缰绳看向东边,虽心有不甘,但心知此关键时刻,他必须马上进宫控制局面,只好狠声吩咐手下追出城去,自己则拨马前往禁宫。
他一路策马狂奔,直到宣政殿前才扔了缰绳下马。一步入宣政殿,便见永宁侯柳青源、翰林大学士赵恒,中书舍人张远松,尚书令钱道宜四名老臣跪在殿中一青铜簋旁痛哭流涕。四人见李昀进殿,相视一眼,终于止住哭声。
赵恒颤巍巍起身朝他揖了一礼,“殿下请节哀,臣有事启禀。皇上昨晚御笔亲书,留下传位诏书,封在青铜簋里,命我等守在这里,待皇上仙逝方可打开此簋,取出诏书昭告天下。”
李昀剑眉一挑,“辛苦四位了,既然如此,就请赵学士和诸位一起打开此青铜簋吧。”
皇帝虽说他一死便可打青铜簋,但傻子也知道,如今整个长安都掌控在晋王手中,这传位诏书晋王承认就罢了,若是晋王不承认,随便按个篡改诏书的罪名在他们头上,他们马上就可以下去伴驾,追随皇帝左右了。
所以当中常侍福安跌跌撞撞跑过来,告诉他们皇帝已驾崩时,他们一致决定等到晋王或越王进宫后,才打开青铜簋。果然不出所料,进宫的是晋王,看来越王凶多吉少。
四人将青铜簋上的封条拆掉,再把盖子打开,一卷明黄色的卷轴就在青铜簋的底部。赵恒双手把诏书取出,正欲展开,却听晋王道:“慢着。”
赵恒微怔,只见晋王上前一步,抬手将诏书握在自己手中,“待本王亲自打开。”
四人心里都门儿清,晋王揭了皇帝老底,皇帝自然不愿让他继位,晋王自己当然也清楚这一点,他虽已大权在握,但如果诏书里的名字是越王,一旦昭告天下,他便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赵恒巴不得这烫手山芋有人接手,赶紧把诏书双手奉上,心道你爱怎样就怎样吧,我才不要知道真相。
与晋王一起进殿的吴悯川大声道:“恭请晋王殿下宣读诏书。”
于是四人识趣地退开三步,和殿上所有内侍、禁卫军一起跪下听诏。
终于等到这一刻,李昀心潮澎湃,缓缓打开诏书。
大殿上寂静无声,所有人都在等待大祈皇朝一下位继任者的诞生。然而过了许久,大殿上依旧寂静无声,只有四周壁灯灯芯偶尔发出的哔啵声,安静得让人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