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3 / 5)
是开了,今日终于有米了,人群顿时蜂拥起来,不过有漱雪等人的围护,董兵兵还是成功买到了自己的那一份米。
最后,她与徐婶加起来总共二十斤米,却花费了整整五元,而这些米仅够三人吃不到两周的时间,物价之高可见一斑。
董漱雪与董兵兵简单闲聊几句,交换完各自的地址后,便背着米急匆匆地要走:“三姐,那我走了,我待会还得去纱厂上工,改日有空再去看你。”
董兵兵看着她点了点头,切意地嘱托道,“那你路上小心些啊。”
“哎,你也小心些,走慢点。”董漱雪看了眼董兵兵微挺着的肚子,眼神又是复杂又是欣慰,但她很快就带着冬春转身离去了。
将近一年未见,小姑娘沉稳了许多,再也不像以前那般急躁了。
背着二十斤米的徐婶和董兵兵又回了一趟家,这些米都是精贵之物,万一被路上的地痞流氓抢了去,那可真是哭都没处哭去。
家里的一筒早已等得不耐烦了,守候在门口的它不安地刨了刨爪子,所幸董兵兵终于回来了。
徐婶背着米进了灶间,她将米桶里的旧米倒进了水瓢里等着中午做饭,又将新米倒入桶里,白花花的大米看得她越发高兴,心情也不像清晨那般患得患失了,食物便是穷人生存下去的命根。
董兵兵在一筒脖间的项圈上系上绳索,这时正好徐婶也从灶房出来了,两人一狗便继续出了门,她们还要去不远处的河湾口买些菜回来。
眼下不过早上七八点的光景,河湾口那片小地方却已经人来人往起来。
河湾口是这半边平民区里各巷道共用的埠头,它临近主系河流,以前素来是各船贩停靠的地方,时蔬鲜果应有尽有,不过现在船道被日军封了,摊贩的规模小了很多,只有在上海城郊种菜的人家会到这里来卖点本地菜。
眼下正是冬日,蔬菜的种类少得可怜,不过就一些萝卜、青白菜、南瓜、红薯等应季素蔬。
徐婶轻门熟路地领着董兵兵在里头转悠了起来,她在王太太家做了多年帮佣,看菜还价的本事很是了得,不一会儿便买齐了几个素菜。
董兵兵利索地跟在后头付钱,她有一个专门装零钱的大荷包,里面几乎塞满了零碎的铜板角子,用来买这种价格较低的蔬菜最适合不过。
徐婶一连报了几个她想做的菜名,又问董兵兵道:“董小姐,你看看还想买些什么吃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