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宫中来人(3 / 7)
皇帝,晚年时亦有‘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之语。其崇信鬼神,求仙问道,以致穷兵黩武,又有巫蛊之祸,卒为后人所弃。此是何故?”
“高祖皇帝曾言:开疆易而守成难。因此需得一地便治一地,稳扎稳打,逐步推进。使疆域之内,百姓安居而乐业,四方闻之,亦蜂拥而至。如此,何愁国之不治?何愁疆土不广?何愁基业不稳?”
在高祖皇帝一生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征战过程中“打下一地治理一地”的这种理论。他要的并不是大片的江山土地,光是有土地,上面没有百姓,那就跟没有没什么分别。
而也正是因为这种举措,到后来大魏军队已经成了民心所向,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有百姓夜间偷偷出来为他们打开城门,有当地官府直接出城投降,也有士绅富族领头与他们谈判归附……高祖皇帝曾经一日之间连下十二城,若不是中途赶路用的时间多了些,望风而降的城池只会更多!
这是史书上从未有过的伟大事迹,也是大魏百姓津津乐道,奉为圭臬的传奇故事。
最后,邱庭波总结道,“因此臣以为,汉武之失,在于急切。欲立不世之功,自当忍人所不能。古人有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天下之事善始而鲜终,不过是因为没有耐心。方今天下太平,而少战事,陛下只要用心治国,稳扎稳打,逐步开拓,开疆拓土便是必然之理。这个过程虽慢,却能为后人打下结实的基础。使我大魏千秋万代,传之不迭,一统天下将有日焉!”
“好、好、好!”虞景听到这里,连说了三个好字,“不愧是‘邱家麒麟儿’!”
这是当年那先帝称赞邱庭波的话,这会儿虞景说出来,该懂的人自然都懂了。这是先帝给新皇留下的人才!但说完这句话之后,虞景又主动站起来,走到邱庭波身边,拉着他的手道,“朕失子房久矣!”
只这一句话,便让周围的人尽皆变色。
子房是谁?汉代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也是历史上谋臣之中,少有能得善终者。甚至因为智谋出众,而被后世尊称为“谋圣”《史记》特为其作《留侯世家》。
曹操曾称荀彧为“吾之子房”,此后这句话就成了人主对自己的谋臣最大的称赏之语。
皇帝将邱庭波比之张良,自然是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如果说之前的“邱家麒麟儿”只是说明邱庭波已经入了皇帝的眼,那么现在这句话,就代表着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