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修身齐家(2 / 8)
“什么路线?”
“从秦州乘船往下。”清薇说着,手指在空气中轻轻一划,仿佛就将这条路线画出来了似的。
已经是至亲夫妻,赵瑾之自然知道她的记忆上佳,连宫中舆图都能完全记住,规划处一条路线,自然是信手拈来。他自己低头顺着这条路线想了想,才有些不确定的道,“去西南?”
要知道那里可是才打过仗,虽然说土人已经被打服了,但总归潜藏着危险。再说大部分的地方又是不毛之地,贫瘠荒凉,实在没什么看透。
但赵瑾之也明白清薇选择这个地方的理由。
一来赵瑾之曾经在这里作战过,现在过去的时间还短,他的名声肯定还在流传,能大大增强两位堂弟的信心。虽然实际上赵瑾之已经没办法在这里照拂他们了。二来这里也是异族居多,风俗民情都与中原大不相同,也可以增广见闻。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虞景曾将江南水患受灾的百姓尽数迁居于此,垦荒安家,但到底效果如何,只有亲眼看到才能确定。
虞景施行的政策还并不多,所以这也是最直观的让他们了解如今这位陛下和他的政策的办法。
如此想着,他不由点头道,“然后顺着此前移民时开辟出来的道路,前往富甲天下的江南,再从江南乘船回京。一年时间,应该就差不多了。”
只要把这条路走一遍,赵瑾之相信,就是再笨、再不知民间疾苦、再不懂变通的人,也一定会脱胎换骨。何况他们赵家的男人没有一个笨的,这个办法应当会有效果。
最妙的是这一路上也可以结交不同的朋友,到时候齐聚京城时,他们也就不会被冷落,而能够自然的融入其中。不说能够成为领头的,但借着地主之谊,加上赵家子弟这个出身,占据一席之地是没有问题的。
虽说会试是要糊名的,但考官们自然也有自己的办法,不着痕迹的关照那些需要重点注意的举子。比如监考的时候路过一下,不巧看到了对方的答卷,比如认出对方的字体,誊抄的时候留下个印记。这跟舞弊不同,毕竟答题靠的是自己的真本事,只不过有了这种照拂,排名就能往前挪一挪了。前十太惹眼了谁都不敢碰,但二甲和三甲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礼部负责科举之事,这里可都是赵定方培养出来的班子,照顾一下他的侄子再正常不过。
到了殿试的时候,连糊名都不用了。他们是赵定方的侄子,那么不管是考官还是虞景,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