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 / 4)
个人像一株枯朽的树。
“陶老师……”
“这位黄先生,不打算捐画了。”
《百佛图》的修复是由陶惟宁接手,而那位收藏家与崇喜一直有来往,和江浸夜也算熟人。
因为双方都熟悉,便没有一开始就签订捐赠协议。那时黄先生人在国外,说好先修复,等他回国了再办。屿安博物馆也十分高兴,大家还商量届时举行一个小型捐赠仪式,上上电视新闻,广而告之。
竟全都成了泡影。
“他说了,修复的费用如数给我们。”
“这他妈就不是钱的事儿!”江浸夜怒不可遏地一拳擂向墙壁,忍无可忍地咆哮,“这叫出尔反尔!我们公司不接这单生意!”
“人家找的也不是你们公司。”
“这本质上和哪家公司都没关系!”
这是做人的原则。
他不与老师抬杠,拨通那位黄先生的号码。
对方声音温和,态度却坚决,说是老友有难,不得不帮。
江浸夜扬声说:“黄先生的老友是一码事,和我们的约定是另一码事,您答应的时候,怎么不把周围老友先问一圈儿?现在让我们骑虎难下,厚道吗?”
那边沉默良久,出声:“反正我们没签协议。”
说罢挂断。
江浸夜听着手机里的忙音,愣了。
“小夜,算了。”陶惟宁声音载着沉甸甸的疲惫,“我们只负责修画,无愧于心就好。”
“不能好!这一点儿也不好!”江浸夜英气的眉毛拧结,掐着腰在工作室里来回踱步,像个头顶跳着火星的油桶,马上就爆炸。
陶惟宁蓦地抬头,眼中聚起一点希望的光芒,说:“既然是你们老主顾,那你爸爸兴许认识,你看能不能……”
——能不能请你爸爸帮个忙?
江浸夜脚步一顿,面上浮出苦笑。
请江震寰帮忙?
那不就正中他的下怀,坐实了自己离开江家,是个彻底的废物吗?
周旋了大半天,黄先生咬定没签协议,死活不肯松口,甚至撂下“你们再多说一句我情愿不要修复”的狠话。
《百佛图》是自民国年间,被中外古董商勾结贩卖出境,流落海外的国宝,九十年代就拍出了天价,轰动一时。
由于缺乏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