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中秋·救济(1 / 3)
【大皇子开始慌了】
整个秦州城都被岭南、漠北、平西三路合军围了起来。
秦州城大大小小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被简浩绑了关到城隍庙里, 一日三餐照常供应, 要想往外递消息也没人拦着, 就是不让出庙门。
城里治安交给平西军,日常事务有简镇西督办。
简而言之就是,小世子在前面折腾, 当爹的在后面收拾。
当然, 还少不了黎书、安慕西这一双文臣武将的鼎力相助。
单看这样的架势,若说简浩造反,真是一点都不冤枉他。
难道朝廷就没有派兵镇压么?
当然, 还不止一次。
五千岭南精卫可不是摆设,再加上精良的装备,以一敌十都不在话下。
平王殿下替小世子把城门口守得死死的,除了投奔而来的流民之外, 一个苍蝇都不让混进去。
至于那些“流民”,一旦有不安好心的, 代价绝对是他们承受不起的。
秦州南郊原本就是官仓所在, 简浩干脆在这里架起粥棚,设立了临时安置所。
安置所的房屋都是流民们自己盖的。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给数量众多的灾民找些事做,还能让他们凭借劳动领到粮食, 这可比单纯的救济好上百倍。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 更何况是陷入绝境的时候。
这些颠沛流离的人在生存面前发挥出前所未有的团结精神和巨大的潜力,不出十天,秦州城南奇迹般地多了一排排用石头、木料砌成的小屋。
随着流民不断汇聚, 石屋也在不断增多,到后期数量高达上万间。
这一区域被后世史学家称为“希望之城”,不仅在当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甚至在千年之后依旧保存完好。
此次“造反”可谓是史无前例,既不属于农民起义,又不能单纯地归为功臣谋反,更不是储位之争,因此便成为后世争论的热点话题。
公认的一点是,大夏朝历史上第一位男皇后便是在这一事件中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这一年,是真龙十一年。
***
秦州的救灾事宜如火如荼,平王殿下也没闲着。
除了给小世子保驾护航外,还要应付朝中别有用心之人的恶意攻讦。
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