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大魔王又扑街了(2 / 5)
就算在大宋,一个人控制了国家血管和命脉后,肯定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大宋就这德行,谁家修的路,谁家修的桥,真的可以派人拦着收过路费。那些土匪打劫时候最喜欢的台词是“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这里过,留下买路财”,这是真有的。
这套制度的祖宗并不是西方,而是东方,在大宋发挥到了极致。最后自己也玩脱了。
所谓的一些地区,一村一寨都是匪,拦着收过路费就是这种情况。
在后世也经常发生类似的事件。譬如公共人行道上随便来个戴袖套的人,收电瓶车的停车费,且这东西屡禁不止,无法杜绝。
之所以无法杜绝是因为法理,在后世,人行道下面的公路,路权是政府的。然而人行道是灰色地带,人行道的路权属于旁边的商铺、使用权又是公共,所谓的门前三包责任制说的就是这个。
既然使用权是公共,是人他就可以停个电动车在人行道上。然而归属权和管理权又是商铺,譬如门口脏乱差,卫生口和城管不找行人、而是找商铺罚款。于是商铺又可以依据管理权和所有权、禁止别人停放电动车在门口。这就是矛盾产生的地方。
收费需要发改委立项批准,不是大牛的那个做不到。于是几方经过博弈后,就形成了共同认可的灰色潜规则:带袖套的来收费,且没有票。
这收费真不合法。但你若不让我收钱我不就不让别人停车。不能停电瓶车、老百姓还真是非常不方便。于是就形成了不合法的收费屡禁不止,拉扯着运行。
后世尚且如此混乱,至于在大宋,这些它就是合法的,所以就更混乱。物资价格居高不下,最大的损耗在运输环节之上,原因就在这里。和气商人他必须一路缴纳“过路财”,面对全是车费路霸的环境。或者就如同卢俊义一样,打出无敌的名号来。
这些都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
所以在铁路问题上,高方平绝不打算从外界融资参与,要做出表率来,维持命脉路权属于国有的基调。不服气的就强势和谐,否则越往后民权逐级解锁,根本做不了这些事。
当时高氏船运的万吨大船,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拉了太多仇恨,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就是当时陶志明担心的问题,不拆桥的话,万吨大船开不进汴京来。然而大宋河道上的桥是很多的,三分之一是官府的,这些好说。
另外的三分之二是各地士绅土豪们的,给钱他们都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