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明劫(2 / 4)
主出兵与敌决战,焉能有今日之败!”
众人定睛一看,却赫然便是洪承畴的副手,时任辽东巡抚的邱民仰。此时的他已经是怒不可遏。阿济格火烧笔架山的时候,高起潜察觉到形势不妙。已经抢先一步去了自己的义子吴三桂的军中,笔架山宣告陷落,杏山摇摇欲坠的时候,这父子二人已经和辽东一系的马科等人忽然从战场上撤军,向着宁远撤退而去。这也造成了明军的门户大开,左翼随即宣告陷落。代善的两红旗已经向中军逼近。
张若麒和马绍愉虽然听出邱民仰的话中有话,明着是杜勋,其实也是捎带着他们两个一起骂了,但现在却是无言以对,只能闷头不吭声。装聋作哑。
但实际上在场的众人心里也都清楚,自从洪承畴承受不住来自于崇祯和朝廷的压力,决定与清军决战开始,宁锦大战的天平便开始倒向了满清一方。八总兵都是久经沙场的速将,朝廷的进军方略究竟效果如何,会有集成胜算,众人都死心知肚明,从洪承畴被迫出兵开始,八总兵便各自生出了别样的心思。,尤其是辽东的豪族出身的吴三桂等人,早已存了拥兵自保的念头。包括大同总兵唐通等人,也是积极建议撤往宁远据守,以图再战。可以说,从那时候开始,明军各部便已经没有了斗志和战意。
邱民仰大骂杜勋误国,杜勋哪里受得了这个,两人吵闹几句之后,顿时便厮打在一处,前屯卫总兵,现如今接替刘肇基辽东总兵职位的王廷臣却是风风火火的闯进来,一进大帐,不由分说,拉开邱民仰,一脚将杜勋踢到一边,自己则大声冲着洪承畴喊道:“督师,事不宜迟,东虏已经将所有退路切断,四面包围,眼前唯有退入松山城中坚守,等候朝廷派援军解救了!”
“也只有如此了!”洪承畴无力的点点头,八镇总兵、十三万大军,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烟消云散。关外的战事彻底失去了最后的希望,明军一败,锦州失陷只是时间问题了,接着便是宁远,到时候,这辽东之地便没有明军的立足之处了。而自己无非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杀身成仁,与松山共存亡,留一个身后清名;二则是等候朝廷救援,松山之围化解之时,也是自己身陷囹圄之日,到时不过是以项上人头向皇帝请罪而已。
王廷臣护卫着洪承畴等人出了中军,洪承畴的中军还有万人的兵力,当下便立刻向不远处的松山城移动,明军各部失去了统一的指挥,吴三桂等人擅自撤退,明军留下的还有七八万的人马,但由于各部之间缺乏联络和指挥,因此只能盲目的向着松山和塔山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