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道尽沧桑(3 / 4)
倒。从这一点上来说,天启皇帝是幸运的,在王承恩看来,也只有皇帝这样的人才配得上沈青荷这样的女人。
但天启皇帝和沈青荷的感情却并不被人看好,包括沈逍在内,沈逍并不是食古不化的老夫子,即便是如此,却是坚决的反对女儿与皇帝走在一起。
天启皇帝数次都打算将沈青荷迎娶入宫,但无一例外的全部被沈青荷拒绝。以她的说法,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一旦入宫,将会羁绊她的手脚。
“留给大明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是沈青荷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眉宇间时常闪过的一缕忧色让王承恩知道她绝对不是信口开河、杞人忧天。但说起原因。她却总是欲言又止。
沈青荷总是很忙碌,在她的建议下,兵部成为了奉贤堂的合作伙伴,也正是在她的推动下,毕懋康的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燧发枪得以提前问世。还有兵部的谍探司,通过奉贤堂向关外派遣了大批的密探。也为明军提供了最为宝贵的军事情报。如果不是天启皇帝的驾崩,恐怕在天启朝时,大明的海贸便会重启。
因为沈青荷的引荐,天启皇帝也注意到了王承恩,并将其视为心腹,很多事情都让其参与其中,但其中最重要的却是负责监视信王朱由检的一举一动。
沈青荷和王承恩不止一次的建议天启皇帝尽快清除魏忠贤一党,但天启皇帝内心的柔弱和犹豫却错失了一次次的良机,等到醒悟过来时。魏忠贤一党的爪牙已经遍布朝野,树大根深,再想动手已经是不易了。
魏忠贤和客氏也察觉到了天启皇帝的反抗,为了自保,他们筹谋从民间找一个婴孩入宫,对外谎称是天启皇帝的血脉,行废立之事。
天启七年的春节刚过,为了对付魏忠贤一党。天启皇帝密令关外边军精锐入京,然而就在边军抵达的前一夜。魏忠贤一党开始疯狂的进攻。
魏忠贤密令心腹田尔耕率兵围攻沈府,一面则凿沉了天启皇帝的坐船,致使其溺水,虽然侥幸一时未死,但却处于弥留之际。
直到现在,王承恩还清清楚楚的记得那一晚发生的一切。每每思及,总是肝肠寸断。
那一晚,天启皇帝秘密召见信王朱由检,将国事相托,回到王府之后。却是才得到了沈家被围攻的消息,京师中凡是沈家的产业,全部被锦衣卫和东厂的人马查抄。
沈逍和沈青荷父女不愿受辱,更不愿成为魏忠贤要挟天启皇帝的筹码,于是便一把火点燃了自家的府邸,**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