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名字引发的政争(2 / 5)
后。父子两人却是好一段时间没有说任何话,两人心照不宣的只是盯着泛起层层涟漪的湖面。
过了好一会。朱聿键这才打破了两人之间的平静,“赵光忭和路振飞的事情,你不要太过介怀。来日方长,日后总有机会犒赏他们。”
朱平安不置可否的点点头。朱聿键的话就等同于是给了一巴掌之后再给一个甜枣,而且这个甜枣还是虚无缥缈的。
从崇祯执政后期开始,大明中枢和皇帝对于地方权力包括军权在内的掌控能力便在不断削弱。尤其是义兴朝时。皇帝已经完全成为了一个摆设,失去了作为执政根基的军权、财权、人事权的控制,整个内阁中枢和皇帝都成了无根之水,变成实权人物手中的棋子,任人摆布甚至于是宰割。
可以说。隆武朝廷的情况相对于义兴朝,要稍稍的好一些,但改变实际上也不大。由于朱聿键对于郑芝龙和朱平安的依仗,现如今朝政便把握在这两个派系手中。而朱平安作为皇帝的庶出长子,其身份便注定了要失去一大批朝臣的支持和拥护。所以相比较之下,反倒不如郑芝龙一系能放得开手脚。
这也是朱聿键为什么要向郑芝龙那边倾斜的原因。
一个手握重兵、执掌数省的皇子,怎能让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放心呢?
“你的家人何时来南京?算起来,承佑今年已经快要三岁了吧?”朱聿键忽然问道。
“应该是这两日便会抵京,父亲的登基大典,他们是一定要参加的!”
“登基之后,吾便要大封皇族,南阳唐王一系还有些子弟需要册封,到时候,你和承佑也要在内,你已经在宗族黄册之内,但名字却是……!这一点始终是个麻烦啊!”
朱聿键没有挑明,但意思却是表达的清清楚楚。历代皇族朱家子孙的名字都是有着一套严密的体系和确定方法,这是洪武皇帝朱元璋一手打造而成的,虽历经三百年,但至今却已然是难以动摇。可以说,名字也是皇室子孙身份的一种彰显。
朱聿键的意思很清楚,朱平安既然回归皇室,那名字是一定要更改过来的。但是有一点,尤其要主意,改完名字之后,虽然将被确定为朱家子孙,皇室血脉,但大明皇室的规矩也随之而来。
明朝的藩王制度,众所周知,实际上便是软禁于封地,花天酒地随你的便,但就是不得干涉中枢朝堂、地方的任何事务,甚至连出入封地的城门都要请示。说明了,其实就是,到郊外踏青都要请示朝廷,否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