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臣有异议(3 / 4)
陈王世子。之后遥上崇祯帝尊号为“孝烈皇帝”,义兴帝为“圣安皇帝”。
内阁阁臣中,首辅黄道周为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史可法为文渊阁大学士,兵部尚书;苏观生为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曾樱为东阁大学士、工部尚书;黄鸣俊掌管兵部;周应期为刑部尚书。朱继祚、李光春、林欲楫都为东阁大学士,任礼、户、工三部侍郎。张肯堂为都御史,掌管都察院,曹学佺为太常寺卿。可以说,入阁的人数远超历代。
朱聿键对于郑家可以说是不吝封赏,郑芝龙转封平虏侯、郑鸿逵封为定虏侯、封郑彩为永胜伯,就连郑森都得了一个副留守都指挥的正三品军职,封为昭勇将军。而对于方岳贡,因为在义兴朝时推行新政受到群臣的攻讦,因此朱聿键并未在此时予以重用,只是作为自己的幕僚给了一个太子宾客的虚职。
山东一系的人马,路振飞总督淮扬,加资政大夫衔,卢象昇封永平伯,加兵部尚书衔,杨廷麟为镇国将军,岳锦峰、仇泽等人都授予明威将军、广威将军等虚衔。赵光忭为山东巡抚,阴世纲为山东布政使。
湖南的何腾蛟、江西袁继咸以及云南吴兆元都加兵部尚书衔,分别以总督身份督率各省兵马,归于定虏侯郑芝龙麾下,由其总督诸路人马,与内阁阁臣商议确定北伐事宜。
封赏完毕,朝臣们也都明了清楚目前朝廷和天子对于福建郑氏的倚重。说起来也难怪,隆武皇帝登基全仗朱平安和郑芝龙大力扶持,如今天子因为立储一事和长子之间出现了罅隙,也只能依靠郑氏来稳定朝局了。内阁中,苏观生和黄鸣俊都是郑氏一系的人马,郑家更是一门两候,还有一个郑彩身居伯爵之位,郑家大军已经全面进入长江流域,控制江浙富庶之地,他们对于朝政的掌控,除了朱平安之外,已经再难有人与之抗衡。
但接下来的这个问题就是牵扯到朱平安的身上。立储是新君即位之后一道迈步过去的坎,朱聿键登基,除了册封皇后曾氏,也特意下诏说明自己近年之内不愿再纳妃嫔,由此便可见其对于皇后的敬爱。说起来这也难怪,朱聿键夫妻历经患难,曾氏始终不离不弃,相伴左右,其之间的感情已经可以媲美当年的弘治皇帝。
据一些消息称,朱聿键也并不排斥曾氏参与朝政,在王府的时候,群臣奏事,曾氏便在屏风之后聆听,每当遇到踌躇不决的事务,朱聿键也要与曾氏商议,可以说,在后宫之中,曾氏的地位已经稳如泰山。
如此看来,朱聿键对于储君一位的人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