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光复京师(2 / 4)
每日里只是关心自家的兴衰荣辱,哪个能清楚国家大事,谁又能知道明军能在京师中呆多长时间呢?其实说实话。百姓们关心的并不是谁来做这个江山,只要是能国泰民安。其实坐在九五至尊宝座上是谁,对于他们来说,倒的确是无所谓的事情。
大军就在冷冷清清的氛围中缓缓进入京师,朱平安的军令也在同一时间下达到各部。所有入京的兵马,全部入驻原京营部队的军营,没有军令不得擅自外出。皇城全部封闭。由跟随朱平安一同进京的山东巡抚赵光抃带领王金发右千户兵马负责守卫。由于之前的连场混战和变乱,皇城之内的一些宫殿,包括太庙都需要修葺和重建,这些也一并交给了赵光抃,从山东自由贸易区管理委员会直接拨付银子即刻开始重修工程。以便在最短时间内,迎奉隆武皇帝朱聿键入主京师。
历经流贼和清军两场打乱之后,朝廷元气大伤,文武重臣十不存一,原有的朝局被彻底打乱,包括各地的藩王也是元气大伤,神宗皇帝的嫡系子孙除了远在广西的朱由榔已经再无旁人,其余的旁系藩王也是伤亡了十之七八。但这种情况也让朱平安处理政务时减去了一个巨大的负担,从洪武皇帝、永乐皇帝一脉相传的藩王制度始终是压在大明头上的一块巨石,现在,这快巨石被消耗一空,也正是朱平安从新着手制定实施新的方略的最佳时机。
至于党争,在朱平安看来,却不是什么最重要的问题。无论任何朝代、任何时期,党争都是无法绝对避免的,即便是后世标榜民主自由的超级大国内部,其中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名字一个形式而已。所以,朱平安认为,党争并不可怕,关键是党争不能脱离当权者的掌控范围,也就是说,党争一定要在当权者划定的范围之内,如果出圈,便是破坏游戏规则,任何胆敢破坏游戏规则的行为,最终结果只有死路一条。如何具体运作,朱平安还要和自己的智囊团精心设计一番。
目前,显然还不是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
“宜将剩勇追穷寇”,这句话,朱平安一直奉为金科玉律。一直以来,北方的游牧民族都是中原汉民族的大敌,从秦汉直到如今,皆是如此,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事情,历史上也发生过多次,每一次在促进民族融合的同时,带给汉民族的却都是深重的苦难和难以磨灭的创伤。现在,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
蒙古草原,现在其中绝大部分的力量已经归附于大明,草原的经济命脉掌握在朱平安的手中,蒙古贵族已经不得不成为大明的经济附庸,接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