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北都风云(六)(11 / 14)
清末史学家赵翼曾说:“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于是方镇之势日强,安禄山以节度使起兵,几覆天下。及安史既平,武夫战将以功起行阵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迨至末年,天下尽分裂于方镇,而朱全忠遂以梁兵移唐祚矣,推原祸始,皆由于节度使掌兵民之权故也”。
不说别人,就说李曜,若非在河中时财、政、军三权齐掌,哪里有机会西进长安,继而成为“关中王”,控制朝廷,威震天下?
可见节度使的设置,在后期不仅没给唐朝边境带来安定,相反,却使唐朝内部陷入动乱,从而引发了藩镇割据势力的不断争斗,并最终断送了大唐江山的命运,“盖唐之乱,非藩镇无以平之,而亦藩镇有以乱之”。这是从整体上来看,节度使设置的负面影响。
仍说河陇地区,在被吐蕃占领后,河西、陇右节度使也随之消失,虽然在瓜州人民起义首领张议潮收复河陇后,唐朝又恢复了河西、陇右节度使,但此时唐蕃双方的势力都走向了衰败,已经无力为河陇而争战,所以河西、陇右节度使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相反却形成了一支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历史上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在河陇地区,陆续出现了三个独立性的地方政权,即瓜洲归义军、甘州回鹘和凉州蕃汉联合政权,实际上也间接地加速了唐帝国的灭亡,更使河陇地区陷入地方割据政权的状态。至此,大唐的“安河陇、保长安”的防御策略也就失去了其实际意义。
总而言之,唐蕃之间自永徽元年(公元650)到长庆会盟(公元821),进行了长达170余年的争夺,双方争斗的焦点多数情况下是河陇地区,由于吐蕃奴隶主的攻唐战略即是先蚕食边境军事据点,然后重点突破陇右,遮断河西,孤立西域,进而兵锋直指唐朝政治中心长安,而河陇地区对于吐蕃来说,进可攻,退可守,是个有利的军事作战基地。但河陇地区对唐朝的战略作用更加突出,它担负着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保护边境稳定、安宁及内地安全的责任。清时顾祖禹曾说:“盖其地跨越边塞,保险阻,宜畜牧……天下多事,群雄恒睥睨于此”。可见河陇地区的重要性,由此,河陇地区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成了唐蕃争夺最为频繁的地区。
从吐蕃的攻唐战略中可以看出,吐蕃要先攻破河陇,再以河陇为根据地,进入长安,所以对于唐朝来说,要想防止吐蕃势力伸入腹地,保住河陇地区至关重要。关于河西、陇右节度使的设置、作用,可以看出唐朝对吐蕃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