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北都风云(廿三)(2 / 4)
周那一路,杨师厚这一路“大军”渡河是相当顺利的,其北边没有官军阻拦,其东没有王师范捣乱,即便在最令人紧张的大河之上,居然也没碰到河中水军只舟片帆。两万余伪装成官军模样的汴军,就这么大摇大摆地过了河。
元行钦右天策卫军中参谋们提出的作战计划,很大程度上考虑了这位主将的个性——他们选择趁杨师厚立足未稳之时主动发起进攻,“将杨师厚赶下大河”。毫无疑问,元行钦采纳了这个计划,右天策卫自出澶州,仿佛猛虎出笼,直扑濮州黄河以北。
而与此同时,李曜亲率主力,剑指魏州,进击罗绍威。
魏州与澶州相距原本便不算远,但罗绍威自以为朱温三路围攻之策可以瞒过李曜,并未料到出兵之后不久李曜便出兵迎击,因此与官军一头撞上。
这是一场遭遇战,但却是一方有备,一方无备的遭遇战。
这是一场兵力悬殊的决战,一方有兵三万七千,号称精兵以逾百年;一方有兵六万六千,自建立以来,迄今为止尚未有何败绩。
“尔等当知身是禁军,即为天子之兵!魏博反贼貌忠实逆,割据一方已逾百年,常常号称‘长安天子,魏府牙兵’,蔑视朝廷,一至于斯!孤王今日奉圣命而来,正是为了剿灭安史余孽,还我大唐朗朗乾坤,前方逆贼,孤王不要活口!”李曜振臂高呼:“泱泱大唐,我武惟扬!摧城破阵,封侯拜相!”
“泱泱大唐,我武惟扬!摧城破阵,封侯拜相!”
“泱泱大唐,我武惟扬!摧城破阵,封侯拜相!”
这一次,李曜终于不再像往常那般藏私,至少他拿出了军械监最新的一批成果之一:车弩阵。这是一种可以快速拆卸组装的小型车弩,载具为马拉小四轮车,由于李曜的大力推广,军械监如今的标准制式化已经深入骨髓,这些车弩的零件通用性极高,战场上损失后再利用率也便很高,因此李曜决定推广。当然这里头还有一个前提,便是此前滚珠轴承的发明和应用。对于马拉轮式车而言,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有了它,可以节省相当大的马力,从而使这种马拉车弩的机动性——特别是连续机动性大大提高。
魏博军有幸第一个尝到三百辆车弩齐射的滋味。
车弩的力道,岂是人手臂力开弓能比?那一根根碗口粗的巨箭,比标枪还粗上一点,射出时虎虎生风,那六斤重的箭头,别说护心镜,就是重步兵的墙盾也一并射穿。
这种重箭一次射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