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喋血 (1)(5 / 22)
机械等。而实施这样的一项工程又会带动山西工业体系新一轮的能力扩展,由此带动的相关产业的美好前景更是值得期待。
1903年秋,晋黑铁路继太瑷公路水泥硬化路面和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完成的半年后也完成了首次通车试验,如此就将山西和黑龙江用公路和铁路连接了起来。黑龙江省借助这两条交通干线强大的运输能力,依靠山西的支持,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迅猛发展:继瑷珲辖区之后,又在黑龙江省呼伦贝尔、齐齐哈尔两地新建立了两个工农业基地,依旧以劳动密集型的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林业、造纸业、皮革业、食品加工业、采矿业、服务业等为主,因此安置了比山西更多的内地移民。借助山西充足的资金、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等等的支持,黑龙江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粮仓,大批粮食、农副产品、牲畜、家禽、鱼虾、毛皮、山货、木材、矿产品等源源不断的运进山西,极大的丰富了山西民众的物质生活,也为山西的轻重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这样一来,山西的粮食生产就变得不那么紧迫了,由于黑龙江省不产棉花,因此就将山西省内各宜农地区发展为以棉、麻、果、蔬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为主和畜牧业、养殖业、林业等为辅的农业格局,加上从邻近的陕西、直隶、河南地区收购的经济作物,充分满足了本地纺织、化纤、造纸、食品等工业对原料的大量需求和民众的日常生活所需。
只就粮食生产而言,黑龙江省这3个中心地区的官办农场的总开发利用面积虽然只占全省储备土地面积的很小比例,但粮食产量已是天文数字。除去自需外,可以把将近一半的收成进行自由支配,例如战略储备、再加工、上交国库、赈灾、销售等。算起来,加上山西的棉花产量,两地出产的粮棉总量几乎可以解决将近四分之一大清国民的温饱问题!
当然,这一切全都是借助优良的农作物种子、新式化肥和农药、科学合理的农业基础设施、新型农用机械和农用飞机等等的广泛应用才得以创造出的奇迹,所谓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最直接体现!
拥有了强大的农业,其它领域的发展就有了立足之基,壮大也就变成了个简单的时间问题。山西的晋中、晋北、晋南和黑龙江的瑷珲、呼伦贝尔、齐齐哈尔等几个现代化工农业中心区相继形成规模后,通过议会讨论,停止了对两地剩余地区的开发工作,进驻内卫部队加强对这些面积广大的、仍然保存着良好自然生态地区的保护工作,给子孙后代好好留着。
为了更好的维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