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清伤 (1)(17 / 22)
终于有一天,有一个学生勇敢的爬上了这支军队的一辆钢铁巨兽,拔下巨兽头上插着的那面鲜艳的大清黄龙旗,一边用力的挥舞,一边激动的喊出了这样一句话:“这是大清帝国的国旗,这是大清帝国的军队,大清帝国万岁!”
民众群起而效仿,一时间,“大清帝国万岁”这个口号迅速取代了已经喊了数千年的“皇上万岁”这个口号,从此开始响彻中华大地。
从这一刻开始,越来越多的人们从报纸上、传言中或是亲身经历中知道了北宁政府杀土匪、惩贪官、平叛乱、越境救人、痛击洋人、驱逐倭寇、收复国土、为民造福等等的事情,北宁政府做为大清帝国的代表,在风雨飘摇的中华大地上傲然挺立,逐渐成为了人们心目中顶天立地的脊梁!
康凡听到这句口号后,激动得热泪横流!他把右手用力的握成拳头举在胸前,握得青筋暴突、咯咯作响。
“我等的就是这句话!”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浑身颤抖。
第七十三章 我得力保清政府不倒
1908年11月,慈禧太后和被囚禁的光绪皇帝双双撒手人寰。之后,醇亲王载沣之子、年仅3岁的溥仪称帝,年号宣统。
宣统皇帝继位后,大清朝廷随即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力,各地大权在握的那些封疆大吏们出于各自利益考虑,纷纷扩充自身实力,对朝廷的政令已是置若罔闻。同时,南方各省的革命运动越来越盛,大大小小的和平集会和武装起义不断,国民经济濒临崩溃,成了一个乱摊子。
而北方各省均受北宁政府的强力影响,正共同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建设中,各地社会稳定,经济良好发展,民众安居乐业,与南方各省判若两国。
这一时期,北宁辖区的综合实力已挤入当代世界一流强国之列,并且仍然在快速赶超,宛若大清帝国版图中的国中之国。随着区内铁路、公路、海运、内河航道以及航空和通讯网络的不断完善,把偌大的一个北宁辖区给变小了。社会各项事业先后进入成熟期,成为名副其实的强盛之地:这里集中了全国四分之一的人口,也就是一亿人,而且大部分是精英;出产着占全国一半的粮棉和农、林、牧、副、渔等产品,生产着全国几乎全部的轻、重工业产品,火力和水力发电量占全国九成以上,工农业总产值迅速跃居亚洲之巅。其出产的各类商品几乎是以瘟疫传播一样的速度侵吞着国内和国际市场,也象瘟疫传播那样的无孔不入,颠覆性地改变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不可避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