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扩张 (1)(1 / 22)
第八十二章 我该向南进军了(一)
打开了通往太平洋的通道后,下一步就该巩固印度洋通道了。只要这两条战略通道得以巩固,大清帝国的商船就可在全球海洋上自由航行,与世界各国自由贸易,也更能促进北宁辖区的经济发展,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在完成了这样的海防部署后,大清帝国广袤的内陆地区也就更容易掌控,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时机已经成熟。
因此,从1914年开始,康凡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海防建设上。
印度洋是从中国沿海前往欧洲、非洲的必经之地,而要想保障印度洋海上运输线的畅通,首先就得经营大清帝国的南海,然后将力量前出,掌控南海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而要经营南海就必须开发建设南海中最大的岛屿——海南岛。
海南岛北隔宽约20公里的琼州海峡与广东省雷州半岛相邻,面积近3万4千平方公里,仅次于面积为3万6千平方公里的台湾岛。台湾岛和库页岛的建设已经走入正轨,正在按既定计划稳步实施中。而海南岛的建设却需考虑到散落范围广大、岛礁面积却很小且距离遥远的南沙群岛。这些岛礁中面积最大的也只有不到半平方公里,却远离中国大陆1千公里以上,几乎所有的物资都需从大陆用海船运去,建设难度比距离较近的西沙群岛的难度大得多。而且即使建成一定规模的基础设施,这些弹丸小岛也无法起到真正的战略支撑点的作用。因此,康凡必须在南海南部海域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岛屿,以建成能够控制中国南海至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基点,与海南岛遥相呼应。而这个最适合的岛屿就非纳土纳群岛莫属了。
康凡的座机是由一架最新型号的“海鹰”水上飞机改装的,每台发动机功率增加到1800马力,动力更强劲,速度更快,载重更大,航程也略有增加。从这一批生产型号开始,所有新旧型号的“海鹰”水上飞机都开始增装可在陆上机场起降的可收放式轮式起落架,变成了水陆两栖飞机。虽然机体重量有所增加,但在换装了功率增大的改进型发动机后,飞行性能仍有提升,更是极大的改善了起降条件。座机降落在庙街机场后,早就受不了庙街冬季零下三、四十度低温的贺水秀第一个钻进了暖融融的机舱,而康凡忙着与送行的众人握手告别,没有注意到她这一举动,一顿好找。直至贺水秀在舱门口呼唤他时,康凡才发觉。
座机机舱内部被壁板隔成3部分,前部是驾驶舱,是正、副驾驶员、随机机械师和无线电通讯/导航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