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扩张 (2)(3 / 20)
,战略意义非同小可。
至此,大清帝国便控制了领海外围北至鄂霍次克海、南至爪哇海、西至印度洋的广阔海疆。而在这一海疆线内的陆地、岛屿、海洋等在得以开发后又能为大清帝国本土的发展提供巨大的资源支持,基本上取得了与当代世界强国宗主国-殖民地体系相似的好处。而这也正是康凡的行动目的。
第八十八章 我跟你们做笔交易
大清帝国接管中南半岛的理由非常充分,世界各国反应均很低调,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美国政府的态度,从其发布的言辞上来判断,可以认为是“默认”。因为美国人鼓吹的门罗主义的核心思想就是“美洲是美洲人民的美洲”。那么,也可以这么理解:亚洲是亚洲人民的亚洲,而欧洲人就应该滚回欧洲去!
况且,目前的欧洲已是全球最热闹的地区。在这种国际形势下,深陷于战争泥潭的英、法两国无力改变这一现实,也就只能痛苦的接受。
将英、法殖民势力从中南半岛清除出去后,大清帝国的周边态势得以根本性好转。同时,在大清帝国强大的武力庇护下,中南半岛诸国的国家安全有了保障,国家主权得以收回,民族得以解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之后,北宁辖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这一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扩建、改造,连通中国大陆的公路、铁路、内河航道、空中和海上航线等先后开通后,中南半岛诸国蕴藏的丰富自然资源得以开发利用,迅速发展成为北宁辖区一个新的原料供应地。
相应的,当地社会各项事业也得以快速发展,促使其与大清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宗藩关系也日趋稳固。这就为康凡在南海-印度洋方向实施的防御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实支持。
无论是民用还是军用,越南、新加坡、暹罗、缅甸等国沿海众多的优良港口都能够为在中国南海、印度洋上作业的军、民用船舶提供它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但却无法提供军事支持。因此,北宁军方就需在上述地区选择合适地点建设军事基地,为海军在这一海域的作战行动提供支持。
历史上,英、法等国的远洋舰队都是经印度洋入侵中国大陆的,而直面印度洋的缅甸理所当然就成为康凡最看重的战略要地。缅甸与英属印度大陆陆上相接、海上相通,只要巩固了这里的防御,北宁军方就可封堵住敌方陆上和海上的入侵,其意义非同寻常。
“归巢”行动结束后,北宁陆军陈兵中印、印缅边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