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崛起 (1)(2 / 22)
宁海军计划中的远洋打击舰队开始成军。首批建成的3艘“中华”级航空母舰分别取名为“北宁”号、“山西”号和“黑龙江”号。开工最晚但最先建成的“北宁”号首先加入北宁海军服役,在台湾岛至东华群岛之间广阔的太平洋上开始进行战术训练。
“中华”级航空母舰舰长260米,舰宽28米,满载排水量3万5千多吨。直通式飞行甲板长270米,宽32米。采用4台新式大功率舰用燃油锅炉蒸汽轮机推进主机,4轴,总功率超过16万马力,可使航空母舰的最高航速超过33节,续航力达到1万6千海里/16节。
之所以采用这种推进主机,是因为这种主机的单机最大功率可超过4万马力,是舰用中、高速柴油机推进主机根本无法达到的功率等级,可大幅度减少推进主机数量,简化后勤工作。而如果使用舰用中、高速柴油机推进主机的话,需要8台甚至是更多,再加上舰上安装的其他例如柴油机电站系统等使用的动力装置,数量更是多得令人望而却步,这在后勤维护上简直可以称为是“灾难”!
另一方面就是随着北宁辖区电力和机械工业的迅猛发展,用于火力发电的大功率蒸汽轮机的设计、研制以及生产等已经相当成熟,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新一代高性能蒸汽轮机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具备研制生产这种新式舰用蒸汽轮机的雄厚技术与产业基础。用“老式”的蒸汽轮机代替先进的柴油机,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退步,但实际上,“中华”级航空母舰采用的这种推进主机却是全新概念的舰用蒸汽轮机,其蒸汽压力达到8兆帕,蒸汽温度达到5百摄氏度,热效率超过40%。而当代舰用蒸汽轮机由于技术所限,蒸汽的压力和温度都偏低,热效率连20%都达不到!
另一个进步就是,由于蒸汽轮机运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淡水。因此,“中华”级航空母舰上还设有采用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海水淡化站和巨大的储水柜,可直接将海水转化为淡水并储存起来,为本舰所用,大大提升了本舰的远洋独立作战能力。
“中华”级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利用自身强大动力可从本舰飞行甲板上自行滑跑起飞。此时,本舰是以30节以上的高速迎风行驶的,以获得足够强劲的甲板风,利于舰载机起飞。而在降落时,舰载机可利用安装在本机尾部的拦阻钩勾住设置在本舰飞行甲板尾端飞机降落区的4道液压阻拦索中的任意一道便可在短距离内停住,完成舰载机的起飞离舰和降落回舰过程。
首先服役的“北宁”号航空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