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崛起 (2)(1 / 22)
程行军演练!
俄方无力阻止北宁军队的进逼,为换取东方的安宁,更是为了避免与这个比本国的欧洲死敌——德国还要强大得多的敌人作战,全力保卫西线欧洲国土,主动向北宁政府递交了新的国界划分方案:双方以勒拿河一线划界,以西归属俄国,以东归属大清。
但康凡没有同意,这个国界划分方案早在1689年《尼布楚条约》谈判时,当时的清政府就曾向俄方提出过,但没有得到俄方同意。现在,时隔2百多年后,康凡怎么会同意?他的目标不只是勒拿河以东地区,他还要夺取勒拿河以西直至叶尼塞河的那片广袤陆地。这片总面积达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域深处西伯利亚腹地,位置偏北,终年气候寒冷、人烟稀少,九成以上属于原始无人区,拿下它并不困难。
俄方一退再退,最终退回了叶尼塞河以西。康凡随即下令北宁陆军停止进击,沿叶尼塞河河谷-萨彦岭一线构筑防线,就地转入防御。
而此时,西路军早已攻陷俄方叶尼塞河流域的行政中心——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渡过叶尼塞河上游,翻越萨彦岭,其左翼已与新疆军区的北宁驻军会师,直接得到了来自大清帝国本土的强力支援,实力大大增强,正欲继续向西进军。
北路军的后勤部队在尼布楚城以北一直抵达叶尼塞河中、下游直至北冰洋沿岸、东路军的后勤部队在雅库茨克城以东一直抵达白令海峡西岸的广阔地域内分别建成了各由多个相距5百到1千公里不等的临时后勤补给基地构成的基地网,大批“鹰-乙”、“大鹏”运输机以及“铁马”系列轮式运输车随后进驻这些基地,迅速构建起了一条稳固的运输线,各种物资、设备和工兵部队源源不断地运来,展开了将这些临时后勤补给基地进一步建设成为永久性基地的艰巨工作,一方面巩固胜利成果,另一方面也为今后和平开发这一地区创造有利条件。
1916年10月,俄方匆忙与北宁政府谈判代表重新确定了俄国与大清帝国的国界:双方基本以叶尼塞河河谷-萨彦岭一线分界,俄方在西,中方在东。随后,北宁军方为了尽快达到实际控制这片广袤陆地的目的,主动协助俄方将其自愿撤离的侨民全部迁入俄方控制地域,并全程提供了交通、饮食、被服、医疗等方面的人道主义援助。
这样,北宁军队就将进逼到大清帝国的头顶——北部边疆区的俄军全部赶到了西面,重新建立了一条南起新疆北至北冰洋沿岸的中俄边界线,实现了康凡扫除大清帝国北方军事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