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4 / 5)
归得有个适应过程。据我所掌握到的信息,运动员跟工作人员,不会低于6万人。虽说人不算多,却容不得一丝一毫地差错。”作为筹奥组的负责人之一,赵清茹知道的东西远比外头人更多些。
这会儿是99年的六月,距离2000年的奥运会正式开幕,只剩下十四个月。瞧着还有一年多,可所面临的问题是真心不少。旁的不说,燕京的交通便是一大问题,也不晓得那几条地铁线能不能在明年年初完工。
说白了,没有八年时间好相差的。更何况,为了稳定香江,本就资金不怎么宽裕的华夏,还得不惜任何代价地拿出储备金支持。
当日,赵清茹为何会将那位绑匪张先生准备抓一只肥得流油的肉鸡这事儿告诉唐越宋,劫富济贫啊。虽然不是很厚道,甚至有点点阴损。问题,像李家超人这样利益至上的奸商,当年听说也没少在内陆捞钱,谋到利益后关键时刻还大肆抛售,就当帮着积福吧。
“怎么想着问这个?”赵清茹收敛了自己走神的思绪,放下了手里的叉子。
“不怕你笑话,我那前夫还有我那婆婆,还差一点点就能拿到绿证了。”
当然,之所以能这么快拿到燕京的绿证,成为新的燕京人,完全因为张楠的关系。为国家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们,总归理所应当地能享有一些特殊待遇。至于现在……都离婚了,自然不可能再让人白占这个便宜。
而且为了明年的奥运会能顺利召开,早在两年前,就严格控制暂住证的发放。包括五六环外,周边地区的外来人口,也在严格控制范围里。
要说,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华夏,在申奥成功后,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凝聚力。上上下下,一心就想着将这奥运会举办好。
都说华夏爱内斗,那完全是因为能人太多,谁也不服谁。可要是能有个一致的目标,就像当日小鬼子暗搓搓地跑来侵华,便能摒弃一切小矛盾,一致对外。所以现在能齐心协力将奥运会这一重大盛事办好,是再好不过的了。
“这有什么好笑话的。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三四线的小城市,发展好了,未必就真的不如一线城市。至少,人也好,车子也好,都不会那么多,或许天空会更蓝些,水也会更清澈些。”
“所以……汝儿你想去三四线城市?”一旁一直低着头在安排行程,没怎么吭声的周文涛插嘴道,“那想好去哪里没?”
“没有。”赵清茹其实脑海里倒是有想过,当年上山下乡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