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未来(2 / 4)
“这是万世之利,是重中之重,是万里长城的根基,必须稳固!大功告成的时候,哪怕出上那么几个不称职的元首,也没有关系——就像长城,几块砖坏了,底座还好就不怕,到时换了坏砖就是;可这底座要是坏了,上面就是尽铺黄金白玉,太阳一晒映照出多少华丽宏伟的春秋大梦,最终也只是个倒得一塌糊涂的下场!”
“起蝼蚁之民为公理之民,化独裁之君为公举之道,行肃贪之法,养素质之正,这是万世这利——下面我来说一说一世这利,就是我能做到的。”
西门庆把自身施政的总纲解说完毕后,开始细分。
“各位高人应该清楚,宋多流民,是因为土地都被贪官污吏和与他们表里为奸的那些世家大族拿走了,民众贫无立锥,只好流浪,官府世家却坐拥良田亿万顷,残酷压榨佃户,令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究其根本,是因为中原自古以农耕为主,财累的积累,除土地外别无出路,因此世人但凡起家立业,莫不以购买土地为要务,物极必反,当土地兼并到了极限,失地流民就将揭竿而起,很多时候,他们只想求活,没想到最后却做了皇帝——然后周而复始。”
“因此我大力肃贪,斩草除根之后,将无主的土地还给万民,所以现在中华联邦的地面上没有流民,因为流民的数量,远远赶不上那些贪官污吏占有的土地——人性之贪婪,岂不可怖?不以刀锋当之,何以劝善?哈哈!我这么说,真人您又要不以为然了。”
“还地于民,只是治标,未能治本。因此我于农耕之外,再开商路,除了振兴国内商业外,还要开辟海路,去赚外国人的钱。我没想着征服,因为征服一个,背一个包袱,倒不如大家共存,互通有无,发展得轻松愉快。当然,如果有一天我的国力充足了,国势稳如泰山,自己人吃饱了撑的想要内斗了——那时我不介意征服一下,让外部矛盾上升,内部矛盾下降——真人您不要用这种眼光来看我,其实只要当了这狗屁元首,人就得多多少少变坏,概莫能外,绝对与个人品质无关。”
“从梁山开始,我个人认为我的商业之路走得还不错,当然,宋朝这时的大环境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也是一大原因,倒让我顺势而为,捡了个便宜。如今联邦中很多有钱人都不再以置地为重了,而是开始买船,与外面的世界做接触,借着不同文明的碰撞契机来积累财富,其效更胜土里刨食,而最难得的是因此所衍生的开拓精神,这种精神是一个国家活力的保证。”
“中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