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是刘尚(3 / 4)
刘尚语气坚决,太史慈知道他不受这一礼,刘尚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于是他坦然受了一礼,语气略带温和的问道:“公子可用过早膳?如果没有,末将这就命人准备。泾县残破,孙策大军旦夕将至。听闻主公屯驻彭泽,据有豫章,末将已遣人备好车马,正午时刻公子就可出发前往彭泽与主公相会。”
刘尚一惊,看意思太史慈并不打算和他一起撤离,史书上太史慈投降孙策就是在泾县被攻破的时候,他可不能让历史重演,这可是他未来的班底,怎能让孙策染指,于是他急忙问道:“子义不与我同去见父亲吗?”
“泾县多山林,乃是江东险要之地,我军新败,不能在此挡住孙策,挫挫孙军的锐气,末将担心孙策会长驱直入,趁势攻取豫章。”太史慈道。
“子义此言差矣!”听到太史慈是为了阻止孙策进军才留下来坚守泾县,刘尚不由微微一笑。
“哦。难道公子有妙策退敌?”太史慈惊奇的看了一眼刘尚,刘家三兄弟,长子刘基以孝闻名,次子刘铄敏达干练,唯有三子刘尚年方及冠,名声不显,难道他还学过兵法不成?
“妙策没有,愚见倒是有那么一点。”刘尚抖擞精神,知道关键时刻到了,要是无法说服太史慈,穿越来遇到的第一个大将就要飞走了。
“愿闻其详!”太史慈道。
“孙策渡江是以救吴景为名,现在父亲被逐于豫章,秣陵、曲阿尽在他手,唯有泾县未下,一旦泾县落入孙军手,孙策也就失去了继续攻打豫章的借口。毕竟父亲是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们坚守泾县正是孙策所乐意见到的,这样一来,他就有了继续攻打豫章的借口。”刘尚一边回忆,一边说道。
太史慈脸色凝重,刘尚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谁又能保证孙策夺取了泾县之后会不会在找一个借口继续进攻。
刘尚察言观色,颇为了解太史慈的担心,于是他又说道:“孙策虽有丹阳,但是吴郡严白虎,会稽王朗皆为其心腹之患,吴郡严氏兵马众多,会稽钱多粮广,两者合力,足以力敌孙策大军。加之父亲虽败,犹能聚敛上万士卒,孙策有后顾之忧,必不会全力攻击。所以,我们只要避其锐气,然后撤离泾县经略上缭,孙策必定转而攻打江南之地。”
太史慈脸色惊奇,刘尚侃侃而谈,和平日传言的木讷样大相径庭,加之分析的合情合理,哪怕是他也一时找不出理由辩驳。
刘尚见到太史慈沉吟,心中又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