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整顿内政(2 / 4)
走豫章荒野之中,开辟出大量的良田,只等来年春季,就要洒下希望的种子。
如果说开荒令的颁布得到了众人的一致拥护,那么鸿都门学的重立却给刘尚惹来了不少的非议。盖因鸿都门学是宦官最先设立的,他们为了对抗日益壮大的太学生对自己权位的威胁,曾经在桓灵之时专门设立了鸿都门学,教授各种杂技,可以说,这个学校完全就是培养各种专门技术人才的摇篮,后来随着十常侍的失势,加上董卓之乱,诸侯混战,鸿都门学也被众人打上了阉党的烙印,不得不中止办学。
刘尚知道技术的力量,当然不想放过每一分壮大实力的机会,他花了三天时间,同刘晔鲁肃两人详细商讨了恢复鸿都门学的事宜,鲁肃表示支持,刘晔也不反对,但是到了正式下令的时候,豫章的读书人却坚决发对,更有激动的老儒在鸿都门学之外提笔大书“阉党余孽”四个大字。刘尚面子被扫,心底当然不悦,当即令人把此人逮捕,随后又连续下了三道求贤令,命令各处县令务必详查各地有才士人,依照才能大小,分别举荐。更在湖口、武昌两地设立了两座华丽的求贤馆,馆内设立千金亭一座,亭子里放置黄金千两,只要自认为胸中有才之人,皆可前去求贤馆求官,此令一出,虽然还有许多人对鸿都门学耿耿于怀,到底大多数看到刘尚招贤,纷纷转移目光,前去求贤馆一试身手。
原本平静的豫章之地,也因为刘尚的这一连串举动而瞬间沸腾起来,整个内政自有华歆等人料理,还有刘晔鲁肃总揽全局,也不会出什么太大的乱子。决绝完内政问题,刘尚最紧要的就是关于军事方面的改革。
他的军队数量虽然众多,也大多按照自己设定的新式训练法训练过了,但是时日毕竟太短,还没有形成定制,加之各地的驻兵良莠不齐,最小的十二三岁就嚷着入伍,最老的五六十岁还不肯离开,刘尚又施行的一日三餐制,饭食也是颇为丰盛,不光是豫章百姓羡慕,涌入的流民,但觉身体强壮的都想当兵,虽然刘尚还没有招兵的打算,但是每日围着军营的壮汉也不再少数。
眼看豫章政务开展的热火朝天,军队中当然不能一潭死水。刘尚当即找来奋威中郎将甘宁、奋武中郎将太史慈,徐晃刘尚早就见过,又令其同太史慈甘宁打过,其武艺虽然略微不如,也能坚持七十余合不败,刘尚大感满意,知道徐晃之才在于领军,而不在于冲阵,所以封徐晃为领军中郎将,统领自己的三千马军,其余祖郎、梅乾、雷薄、陈兰、彭虎、牛四等人济济一堂,也算是将才成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