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三江口上(2 / 4)
的亲信更是极为尊重。而且,刘晔的名头之响,随着刘尚的迅速窜起,那也是扶摇直上。甚至有传闻,一些喜好品评人物的士人已经发出了话来,说刘氏有三杰,其一为徐州牧刘备,此人自称汉室宗亲,族谱因为隔得远了,大家都难以理清,不过他占据徐州富庶之地,带甲十万,不容忽视,其二就是刘表,占据楚国全境,人民殷实,其三就是刘璋,继承父亲余荫,又有蜀地山川之险,攻守自如。既三杰之后,刘尚与刘晔又同时并起,豫章虽小,但是动静不断,更能同孙策争雄,袁术抗衡,也是令许多有识之士赞赏。尤其是刘尚的屯田开荒之法,虽然古已有之,但是像豫章那样全面高调的实行,却是极为罕见。许多有识之士都看出了其中的巨大好处,据说江东孙策,听闻刘尚在湖口屯田,招抚山越之民,也在剿匪的空闲时候在宣城屯田,只是江东乃是世家的天下,无论荒野山岭多是有主之物,孙策比起刘尚来,对豪族的依赖更大,只是在小范围内开垦山越占据的土地。
刘晔在等,李通也顾不得梳洗,急急忙忙进了大厅,就见刘晔正坐在座位上,手里拿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这种书也不是以前那种竹简编成,而是刘尚利用左伯纸命人装订而成的,只是这时候还没有印刷术出现,书本也是请人一笔一划抄写上去。虽然还是麻烦,比起原本动不动就几十斤的竹简来,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而且,随着左伯纸的问世,扬州等地也出现了专门替人抄书的人,他们大多会写书法,写的极为漂亮工整,随着纸张的兴起,也有越来越兴旺的趋势。只是这类抄书人大多都是儒生,不可能给平民百姓服务,而且每抄一本,要价极高,只有家中豪富之人才能用得起。刘晔手中拿着的,就是新近抄成的古文尚书。非一般人能够读懂。
听到脚步声,刘晔知道是李通到了,他放下手里的线装书,抬起头来,看到李通还是出去时的那一身打扮,心底很是高兴,知道李通来不及换衣服就敢来见自己了,可见此人也是个办事极为果决之人。刘尚手下这样的人才越多,何愁不能平定天下,实现他们往日的誓言。
李通抢先施礼,对刘晔告罪道:“李通来迟,还请刘军师勿怪。”
刘晔含笑,道“李将军无需如此,晔此来,主公曾经严令,一切需以李将军为主。说道勿怪,倒是晔轻忽了,黄射平日一向同将军不对付,将军今日此去,想是受了许多委屈!”
李通嗨了一声,一说起黄射,他就想到今日的曲意奉承,他长这么大,说道战阵厮杀,那是钢刀劈面而来,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