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六月债,还的快。(2 / 4)
百姓带来的困境,顺手牵羊收买人心的手段。沈从云可不希望这么一条漫长的通往欧洲的补给线,日后到处都是打家劫舍的好汉。
按照沈从云战前“占领一处,稳定一处”的最高指示,工兵部队快速的修复了被破坏的铁路后,当天夜里三列满载着面粉的火车,率先进入了叶卡捷琳娜堡。证训部的政工人员忙碌了一夜后,在当地投降官员的配合下,四处张贴安民告示,挨家挨户的发放救济口粮。
接下来的时间内,火车站成了最忙碌的地方,几乎没十分钟就有一趟列车进站,满载各种军用民用物资的列车接连不断的进站,投降的俄军士兵被抽调出一万多人,在车站充当临时的搬运工。
尽管张光明得到的指令是以最快的速度向莫斯科推进,但作为先头部队的快速集团军,还是被迫停下做短暂的修正。原因不是部队的伤亡大,而是大量的坦克经过长途跋涉后,故障率明显的增加了。在占领了乌法小城后,半数以上的坦克因为故障停了下来,推进速度过快,导致了后续的维修配件的无法及时跟进。
张光明只能紧急下令调运一趟军列出来,专门为快速集团军补充各种所需的物资。不过这个时候,情报部门送来一条好消息,从德国前线退下来的两个俄集团军,并没有按照临时政府的要求快速的开往彼得格勒去剿灭苏维埃政权,而是赖在莫斯科不走了,并且秘密的派人前往彼得格勒和乌法寻求停战谈判,他们不想再打仗了。
这些消息对于沈力尧而言,属于绝对的高度机密,一个中尉连长是不可能知道的。呃,忘记说一句,沈力尧因为在战斗中表现出色,晋升为中尉连长了。
沈力尧最近可以说是整个装甲旅里头最忙碌的人之一了,不为别的,就为了之前沈力尧的所在的坦克是发生故障率最少的,而且大毛病还没有过。关于这一点,旅长亲自召见了沈力尧,询问了原因。
沈力尧所在的坦克故障少,完全是因为沈力尧结合在课堂里学的理论知识,加上在暑假期间利用父亲沈从云的关系,两次前往沈阳重型拖拉机,实地学习考察过坦克的生产过程。有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沈力尧在实战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坦克维护方法。
装甲旅长口沫横飞的在给沈力尧做思想政治工作,希望沈力尧能够答应给全旅的官兵上一堂坦克维护的课程。沈力尧一贯主张做人要低调,自然不肯答应这事情,只是摸出自己的维护心得的笔记本上交旅长。
沈力尧的软硬不吃,让旅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