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2 / 5)
三个印度师的夹击下,还能组织反击击溃对手,这倒是让沈从云微微的惊讶了一下,随即想起历史那20世纪60年代初发生在中印边境的战争,想起靠着苏联帮衬就敢跟中国叫板的印度军队,让中国军队打的落花流水的惨状,沈从云不由的轻轻的耻笑了一下。
“打败一支这样的军队,没有什么好值得夸耀的!,全歼驻印英军后再给我发捷报好了!”沈从云定下一个调子后由副官去回复电报,接下来沈从云的注意力很自然的又转到了欧洲方面,那里才是见真功夫的地方。
目前的局势下,俄国两个对立又必须并存的政府,尽管知道中国人打的是什么样的算盘,但是由于双方的政治信仰是绝对对立的,是你死我活的,所以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问题。既然不存在共存共荣的概念,那么大家面子上带着笑容,转过脑袋就摸家伙就顺理成章了。两个政府的军队在前方对立的同时,又必须尽可能的获得强大的中国政府的支持。
沈从云打的算盘是两边我都支持,不过要看谁强一点谁弱一点,强的一方沈从云很乐意有事没事的踹一脚,弱的一方沈从云则加大一下扶持力度,粮食弹药啥的都慷慨一点,总之是保持一个平衡状态。
中国政府提出的保证通往欧洲铁路畅通的要求,很快得到了贯彻执行,在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粮食救济之后,两个政府都开始花大力气整顿铁路沿线。唯一令沈从云不满的是,俄国人的铁轨和欧洲采取的不是一个标准,走到一半的时候是要换火车的。当然这个问题,就得靠小毛奇出面和德国方面协商,让德国方面头疼了。
在这个问题上德国人再一次显示出了高效率,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第一批增援欧洲的中国快速集团军十五万军队和装备,顺利的在德国境内下车,同时还有大量的军需物资也抵达了德国。中国提供的军需物资,主要还是集中在食品和药品方面。
随后抵达德国的,是一支中国空军的三个空军师的人员和飞机。至于飞机所需要的弹药,中国方面提供技术,由德国军方提供。
这一时期的空军,主要任务还是用于侦查,交战国双方尽管已经开始使用轰炸机了,但是使用规模都不是很大,由于飞机的性能限制,空军在地面战场上发挥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
在如何使用空军的问题上和重视程度上,中国人明显走在了世界的前面,这一点在马来湾的海战上已经证明了。关于中国军队的新式装备和新战术,在小毛奇给国内的报告中已经做了一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