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七章 首届农博会(3 / 4)
然后征询大家说道:“元皓先生所言并非杞人忧天,我们可不能把这件惠及千家万户的好事办成了怨声载道的坏事。”
御用“宣传部长”徐邈建议说道:“公子,方才大家都在提《大汉时报》,属下忽然有个大胆的想法,何不趁农博会召开在即,再开办一份专门宣传农事的报纸呢?若是有了这份新报纸,筹备组完全可以将每期分发到各县的入场劵数目进行公示,同时将违反规定的官吏姓名进行通报批评,这样地方小吏必然不敢上下其手,阳奉阴违!”
到底是久经考验的宣传战线上的元老,徐邈如今居然已经学会了利用舆论进行公示和监督的手段,貌似这些做法要到后世才会出现吧?
其余几人听了徐邈的建议之后,都陷入到思索之中。显然,徐邈的提议不仅大胆,而且对众人的启发很多。
若是真的可以创设一份关于农业的报纸,那么是不是也可以创设一份关于手工制造和商业的报纸呢?是不是也可以创设一份关于各种先进技术的学术性报纸呢?
若是可以将分给各县乡的入场劵在报纸上进行公示,那么是不是可以将每年需要百姓缴纳的税赋数目标准也进行公示呢?是不是也可以将官府每年收上来的赋税数目以及使用去向进行公示呢?
若是可以将违规的地方官吏在报纸上进行公示,那么是不是可以将勤政廉洁的官员在报纸上进行褒扬呢?是不是还可以将各地官员的擢升、调整、贬斥、诫勉的具体情况也进行公示呢?
刘和见众人都陷入到沉思之中,便咳嗽了一声,然后说道:“关于创办新报的事情,我现在就拍板定下来。新的报纸名字就定为《丰报》,景山你负责挑选一位总编,至于其他的具体细节,等总编人选确定之后,你们搞个具体的章程呈报上来。”
当日众人散去,徐邈马上去拜访了管宁和邴原,然后第二日便来见刘和,说是《丰报》的总编已经有着落了。刘和问徐邈是谁,徐邈回答说是管宁,刘和觉得有些出乎预料。
刘和问徐邈:“像管宁这样的名士,我让他做官他都不肯,怎么会答应你出任《丰报》的主编?”
徐邈笑着说:“管幼安虽然是个执拗的人,但为人心底善良,他在辽东避祸时,不忍看到附近的百姓忍受苦寒贫穷,便亲自教授他们耕种之法。我告诉他,《丰报》是一份专门教授天下农人如何种田,如何提高粮食产量的报纸,他听了之后便痛快地答应了下来。”
“好!既然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