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三章 黄金哪去了?(3 / 7)
第二种说法是东汉对外贸易逆差所致。后世有学者认为东汉黄金数量减少,是由于黄金大量赏赐外人,以及向大宛购买良马、明珠和玻璃等商货,导致贸易逆差很大,所以巨量的黄金流向了国外。
这种贸易逆差导致黄金外流的说法也缺乏根据。因为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输出国,中国所产的丝绸和其他商品通过丝绸之路输向西方,换回来的除了一些马匹、明珠和玻璃之外,还应该有大量的黄金。大汉朝廷和王公贵族们虽然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需要,有时也用黄金向西域、南海各国购买奇珍异宝,但这种行为并不常见,动用的黄金数量不会很大,而且当时大汉的军事实力如此强盛,对外号称的是“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所以很多奇珍异宝的得来并非通过贸易手段,而是赤果果的军事威胁,逼使外国称臣纳贡而得。
第三种说法是因为战乱频仍的原因,大量的黄金被人们埋藏到了地下。有学者认为西汉巨量黄金到了东汉时突然退出流通领域而消失,唯一的答案就是一部分黄金作为各种金器金物随葬或遗落地下,另一部分黄金则以金币形态随富商大贾和各级官吏而埋葬在了地下。
战国至西汉,商人以贱买贵卖手段集中了大量的黄金,而封建统治者运用国家机器,攫取占有了大部分黄金。人们纷纷贮存黄金,大批的黄金被这批人占有并窖藏。史书上记载:梁孝王死时,“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汉末王莽时,“省中黄金万斤者为一匮,尚有六十匮,黄门、钩盾、藏府、中尚方,处处各有数匮”。东汉时窖藏黄金者也大有人在。如董卓“筑坞于眉,高厚七尺,号曰‘万岁坞’,坞中藏有黄金二三十万斤,银八九十万斤”。而且,从后来出土的钱币中看,中国历史上窖藏金银珍物之数量确实大的惊人。为什么这些王公贵族们贮存的巨量黄金没有被用掉呢?主要是掌握大量黄金的商人贮藏着黄金以备用,而西汉末年爆发了农民大起义,窖藏了大量黄金的富豪官吏,或死或逃,从而使窖藏的黄金如同后世纳粹德国的巨量黄金一样,无从考察。
中国人确实有窖藏金银珍宝的习惯,所以说一部分黄金因此消失于地下是有道理的,但若是把绝大多数黄金都说成是随葬和遗忘于地下则难以说得通。因为无论是私人还是国家黄金贮藏,少量除外,贮存巨量黄金的金库总是应该留有线索的,绝不会在一场战乱过后,所有的黄金拥有者都死去或忘记自己的财富所在。至于说因为陪葬而消耗了大量黄金也说不通。
因为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