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五章 开战之前(上)(2 / 4)
语之中准备与刘和正面碰撞的决心和勇气,也不着急生气,而是诚恳地说道:“既然曹公意欲与大元帅角逐一场,陈某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临行之前,大元帅特意交待过,刀兵一起,则万民颠沛流离,若是曹公愿与大元帅共同准守几项协议,战后大元帅将会善待曹氏一族。”
一旁听得生气的夏侯惇冲着陈逸怒叱说道:“你这书生好大的口气,如今两军尚未交手,胜负难分,说什么大元帅善待曹氏一族,岂不可笑!”
曹操抬手制止了夏侯惇的怒吼,面色平静地说:“陈先生不妨说出来听听,若是有理有利,曹某自当遵守。”
“交战原则之一,不得逼迫普通百姓在战场上充当人肉盾牌,不得在行军途中和撤退之时焚烧房舍树木!”
“此条大善,曹某同意。”
“交战原则之二,善待对方俘虏,尽力救治对方受伤被俘的士兵,不得随意杀害放下兵器投降的对方士兵,战后允许对方用俘虏和钱粮交换己方被俘士兵。”
“此条亦善,曹某答应。”
“交战原则之三,攻守双方不得干扰农民的耕种收获,不得破坏农田水利设施,在战事结果不可逆转的情况下,不做困兽之斗。”
“这条有待商榷。曹某可以答应不干扰农事,不破坏农田水利,毕竟这次是大元帅要进攻,这些条件明显有利于兖州和豫州,只是战场情形瞬息万变,战事结果是否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判断起来并无标准,为了鼓舞将士们的斗志,破釜沉舟也未尝是一种办法。”
“曹公既然如此说,那便遵守此条前面的内容,后面可以略过不提。”
陈逸代表刘和与曹操达成了三条战场条约,看似有些自缚手脚的味道,但这正是刘和想要为后世树立的交战标准。虽然战争与文明天然是一对敌人,战争爆发之时,便是文明遭受毁坏之日,但刘和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战争对于文明的毁坏程度。国人动不动就喜欢来个几万人甚至是几十万人的大坑杀,又或者到处放火焚烧房屋田地,这种毫无顾忌,有违人性和天道的野蛮行为,实在不值得提倡和发扬。
陈逸临离开昌邑之前,还提议曹操不妨将一些年轻的士子送往蓟城求学,让他们可以在战争时期不受影响,安心读书。曹操对此提议不置可否,但等陈逸离开之后,却让人在兖州和豫州选出了五百士子,其中还包括了自己的儿子曹植,一起送往北方躲避战事。
陈逸这边完事的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