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六章 开战之前(下)(2 / 4)
是为了吸引各地的士子前来洛阳,以便为国家挑选一批未来的官员种子。虽然新学可以完败旧的教育方式,但刘和也知道大汉人才辈出,各地都有一些受过传统教育的饱学之士,他们就像当初的管宁和邴原等人,只要在新学的环境中稍微熏陶几年,立即就会绽放出耀眼夺目的光辉。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和在报纸上的呼吁和鼓动起到了效果,各州士子之中不乏眼光长远之辈,他们已经看到了刘和整顿各州军务,推动大汉全面革新的大势,知道此时正是刘和大量启用新人的关键时刻,因此呼朋唤友地一起来了洛阳,心中暗想的是要在洛阳崭露头角,进入刘和选才的视野。
因为荆州前往洛阳的道路还算通畅,盘踞在南阳一带的刘备虽然拒绝了朝廷的招安,但他却不敢明目张胆地阻拦荆州士子们前往洛阳比试。刘备虽然知道这些士子当中必然有可堪大用的人才,却也明白人家根本不可能看得上自己这艘漏风漏雨的破船,因此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司马徽、庞德公和黄承彦等荆州名士带着得意子弟们途径南阳,说说笑笑地去了洛阳。
却说司马徽、庞德公和黄承彦率领的“荆州代表团”中,却是藏龙卧虎,整体实力仅次于郑玄之子所率领的“幽州代表团”。这次跟着水镜先生司马徽前往洛阳的不仅有名士裴潜、王粲、司马芝等人,还有诸葛孔明、崔州平、石广元和孟公威四位后起之秀,更有庞统、王肃、尹默、李撰、潘濬等荆州才俊。
当刘和听说庞统和诸葛等人来了洛阳时,心中的开心难以言表,他专门向几个手下吩咐,要求他们想尽办法也要把荆州来的这一批年轻才俊都留在洛阳,为朝廷所用。
都说锥在囊中,必会露出,诸葛亮和庞统这样的人中龙凤,虽然没有接受过燕京大学那种系统的培养,但在他们所精通的治政和谋划方面依然表现出了令人佩服的能力。大比试结束之后,诸葛亮被直接简拔进入太傅府,越级担任了府中从事,成为刘虞身边的重要幕僚。而庞统则被刘和选入大元帅府中,成为刘和智囊班子中的一员。
另外一个时空之中,诸葛孔明需要刘备三顾茅庐才能请出山,那是因为当时刘备尚无根基,而诸葛亮又在寻找一个可以发挥才智的平台,两人这才你推我就地“互相炒作”了一番,不但成就了刘备礼贤下士的好名士,同时也为诸葛的闪亮登台亮相做了铺垫。
这个时空之中,中央朝廷的威信在刘虞父子的极力维护和提振之下,已经远远超过了灵帝时代,同时也结束了自黄巾大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