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八章 三战定中原(下)(3 / 5)
面对城外近二十万大军和数百门大小火炮,曹仁和夏侯惇根本生不出反抗的心思,他们牢记着曹操临死之前的叮嘱,带着城内的士兵从四道城门中走出来,然后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刘和的大军投降,接着被各路部队分批带走,离开了兖州这块熟悉的土地。
刘和在收编了兖州和豫州的军队之后,没有急着调动大军向南对付孙坚,而是暂时停止了军事行动。
朝廷随后任命幽州牧刘惠出任兖州牧,任命宁州牧杜幾出任豫州牧,任命刘放接替了幽州牧,任命国渊接替了宁州牧。
刘惠是最早追随刘和的属下之一,又在幽州这块刘和的根基之地从政多年,正好可以把幽州的成功经验带到已经开始部分改革的兖州来,推动兖州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杜幾是文武全才,有着长期在边塞统领军政的经验,刘和将他放在豫州这块与荆州和江东交界的地方,自然是委以重任,有着防备和牵制刘表与孙坚的用意在内。
又过了一年,兖州和豫州已经彻底归于中央朝廷的管理之下后,朝廷的政体改革正式启动。
先是朝廷恢复了丞相制,但不设左右丞相,只设一位总管全国政事的丞相,在丞相之下又设了三位副职,分别是尚书令、中书令和内史令,负责在皇帝与丞相之间沟通,同时协助和监督丞相完成肩负的职责。刘虞作为大汉复兴的首功之人,自然被委任为丞相,而卢植则被任命为尚书令,统领尚书台的事务。刘表被朝廷任命为中书令,可以暂时不来洛阳赴任,他在洛阳的职事暂由中书丞(中书令副手)钟繇来担任。蔡邕被朝廷任命为内史令。
在丞相和三位副丞相之下,朝廷又设立了吏、礼、宣、户、刑、农、工、商、财、矿等十数个部,每部有长官一名,副职两名。
从朝廷的顶层的这番改变来看,既有后世三省六部的影子,但又很多的不同,这自然又是出自刘和的考虑和设计。比如,后世的三省六部之上并无大权独揽的丞相,而六部之中有个兵部,却没有出现在刘和搞出来的这十几个部之中。在刘和的设计中,大汉未来的政体是要朝着君主立宪的方向发展,因此必须要提高丞相的职务,使得丞相能够有实力来限制皇帝的权力,避免一两个昏庸无能的皇帝送葬了一个帝国。
丞相的职责,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丞相负责管理军政大计或其他要务,并辅佐皇上处理国家大事。逢有机要事情皇帝召集公卿、二千石、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