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当师父了(2 / 4)
倒在地。
这些日子,全镇人都很有劲头,只有他在家破人亡的边缘徘徊,一颗心迟迟落不到地上,终于看到了希望,他怎能不激动?
刘同寿温言道:“周大叔你客气什么,咱们东山镇不是一家人么!贫道也是共济社的一份子呀,别跪着了,快起来,别忘了,这只是藏宝图,你们还得好好准备一下,好去寻宝呢?”
他从柴家骗了一万两,却没办法都带回来,好几百斤的东西,他怎么可能扛得动?他只留了几百两,剩下的,他打算都投入到共济社里面去。
倒不是他大公无私,只是银子放着不用,和石头又有何两样?
接下来,扬名、自保、对抗柴家的报复,都得着落在这共济社上面,群众基础来之不易,反正他当然要加强投入了。现在的投入,将来会有千百倍的回报。
当然,这种做法也是互利的,算不上他单方面的利用,保卫下来的家园是镇民们自己的,他要的不过是附带的名声罢了。
正因为要笼络人心,所以刘同寿还放过了那个韦郎中。反正就是个小人物而已,现在也知道怕了,他也不用太在意。不过,随着他威望的增长,那家伙的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要是不早日回头的话,迟早也是个生不如死的下场。
安抚完镇民,刘同寿转向了董员外。如果说镇民是刘同寿的班底,董员外就算是他的盟友了,对方的来意,让他很在意。
“小仙师,昨天,柴家已经派人去县衙递了状纸,状告您扮神行骗……”老董开门见山,语出惊人。
刘同寿无动于衷,随口问道:“哦,冯知县怎么说?”
“呃……”董员外当即一滞,本来他是想把事情说严重点,来彰显功劳的,却没想到对方竟然这么镇定,后面的话他直接就说不出口了,好半响他才整理好言词。
这次,他不打算取巧了,将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
那位冯知县是个典型的官僚,谨小慎微到了极点,对风险的规避几乎已经成了一种本能。
听到事情跟刘同寿有关,他当即就哑火了。面对柴家的状纸,他打起了太极推手。一会儿说查无实据,不能开堂;一会儿又说对待方外之人要以慎重为上,总之,他就是不肯接状纸,就算柴家把谢家的管家搬来也没用。
最后受逼不过,他干脆装病躲开了,说是因病重,故而闭门谢客,更有甚者,他还把向东山征地的告示给撤了,明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