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 民族独立的妙用(2 / 3)
斯曼土耳其帝国从内部四分五裂!
腐朽的官僚体系和广大受压迫的地区少数民族,让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如同一座火药桶一般,一点就着,一旦维持这座帝国的军事力量垮掉的话,不发生革命是不可能的!
可以说,在林皓达进入罗马尼亚的那一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就不得不被绑上反汉同盟国的战车了。
然而,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设想中的汉军一路追击,打到首都不同,汉军在林皓达的命令下,主力装甲师团并没有原理罗马尼亚产油区,而不是派出一直步坦混合纵队向巴尔干半岛横扫过去!
汉军分出来的部队人数并不多,根本无法对攻下来的地盘实行占领,当然,林皓达这一次是真的没想过占领地盘,汉军厚颜无耻的高举着民族解放大旗,一路清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的政府体系和弱的掉渣的地方守备部队,跟当地的各个少数民族革命组织频繁联络,每攻下一个省份,在获得足够的物资补给后,就将这块地盘交给沉浸在独立狂热中的民族地方革命组织。
这种好事在巴尔干半岛迅速流传开来后,顿时将汉人的形象拉高到了一个道德制高点,区区一个汉军小股纵队,在地方民族革命组织的支持下,轻易扫平了巴尔干半岛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根基!
在一堆刚刚建立的民族共和国林立之下,罗马尼亚南部地区再无后顾之忧,因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与罗马尼亚已经无法接壤了……
林皓达这种付出极小代价就瓦解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凭空建立起一道屏障的做法,让反汉同盟国目瞪口呆,他们没想到民族革命还能这么玩……
革命家都是很现实的人,反汉同盟国要维持他们世界霸主的地位,汉军是来帮助他们解放独立的‘朋友’,亲疏远近一目了然,自然愿意依托汉军独立建国!
于是,罗马尼亚地区面临的俩面夹击的形势不攻而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后方组建的成批新军,首先的战争目标变成了拦在眼前的巴尔干半岛各个民族共和国……
甚至,在汉军的串联下,这些地方少数民族形成了一种联合抗战的趋势,坚决抵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入侵!
原本从奥匈帝国中独立出来的民族共和国在摆脱了奥斯曼帝国军的进攻后,也同仇敌忾的进行了声援甚至有的国家还派出了远征军进入巴尔干半岛,协助上面的民族国家防御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回攻。
与奥斯曼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