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皇帝一句话让曹操咸鱼翻身(6 / 15)
“七叔说的哪里话来?常言道枯竹林内生嫩笋,老牛也能产麒麟。那桥玄老来得了二女、崔烈得了小儿崔州平,哪知您到老不会给我们添个堂弟呢?”曹操劝道。
“唉……算了吧!我都是见了侄孙的人了,不指望那个啦。”
“您不要这么想,大户人家四五代同堂不算什么,你给我们添个兄弟还新鲜?”
“但愿吧!到时候你儿子也得叫我儿子小叔……”曹胤干笑了两声,叔侄俩一时间又沉默了。
“七叔!酒我抱走啦,明儿再来看您!”这时外面传来曹洪又粗又亮的喊声。曹操心里一阵感慨:爹爹刚一恢复官职,子廉马上就被举为孝廉,势力钱财又都回来了,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孟德,你在想什么?”曹胤问他。
“哦?哦。没什么,我在想子廉会不会当好差事。”
“如果是几年前你这样问我,我一定会说他当不好官。可是现在我不这么想了。”
“哦?”曹操就地坐了下来。
“人无论贤愚总有自己的机会,不管出身如何、能力大小,只要抓住时机就会成功。可要是像我这样……自伤自怜一辈子,就永远不会出人头地。”
“七叔……”
“我真是愚钝,到现在才想明白这个道理。可惜太晚了,我的身体也不允许了,真想从头活一遍。”曹胤笑了,笑得非常遗憾,“孟德,千万记住我的教训。”
【曹胤离世】
西陇上的那两间闲房已经被卞秉、楼异他们改成了学堂。每天早上曹德都在这里为族里的孩子讲书。曹操因研习《诗经》也时常到这里凑个热闹,看着满堂的孩子们念书,仿佛自己又回到了童年。
曹德小时候被人叫做“书呆子”,可谓读遍诸子百家,是曹操这一辈人中学识最高的,可他偏偏不通仕途又不思为官,只把那满屋子的书当作消遣。曹家产业宏大,年长一辈都在外地做官,曹德就当了这一族的大管家。现在有了家塾,他又天天为孩子们讲书,穿着一身朴素的灰色衣服,扎着粗布方巾,手里握着一卷书,俨然成了一位朴素的私塾先生。曹德的人品是一等一厚道的,不但不纳“束脩”,还贴钱给族里的穷孩子,甚至连十里八村各家的孩子都照顾到了。
有了这么一位好老师,乡里人自然愿意把孩子送来。日子久了大大小小的孩子挤满了学堂,有兄弟一辈的,有子侄一辈的,有邻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