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重臣屈死,曹操立威(7 / 22)
点儿缘由。原来崔琰信中有句话触了曹操霉头:“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但这句话可有多重解释。可以是安慰杨训——看了你的表,感觉不错,时乎时乎,随着岁月推移大伙就不议论你了。也可以视为是对时局的分析——看完了你的表,事态还不错,时乎时乎,随着岁月推移朝廷的局面会有改观的。当然,也可以视为正话反说,对曹操的怨咒——看了你的表,还不赖嘛,时乎时乎,随着岁月推移他曹某人会变的。这也暗示曹操可能很快就要篡汉称帝。
曹操想当然就把它设想成了最后一种解释,因此震怒。魏王偏要小题大做治崔琰的罪,群臣进谏一概挡驾,好在毕竟没明言咒骂什么话,崔琰在牢里住了两天,便被罚输作左校,服了苦役。群臣自然有份良心,又多有受其提携着,三五成群去看望这位受委屈的同僚,今天送件衣服,明天送些吃的,左校署也不敢为难这位大官,崔琰就算没受什么委屈。
这事过去也就算了,多数人看来似刘桢那等人都能在左校署周游一遭官复原职,崔琰更无大碍,不过是等大王消消气。哪知时隔七日曹操突然召集朝会,又翻出了这件事……
西宫文昌殿庄严肃穆,为了这点儿事曹操竟动用了大朝的规模,他坐于王位之上,面沉似水,愤愤而言了半个时辰。除了病势沉重的袁涣,朝中所有官员都到了,连曹丕、曹彰、曹植、曹彪兄弟都在场旁听,大家垂首而坐默默不语,聆听着曹操咄咄逼人的训教:
“自天下混乱纲常尽失,以下克上简傲成风,此皆乱世之弊也。昔日孝章皇帝召集学士在东观论学,修下《白虎通》以为世间纲常之准则,有言‘君为臣纲’,此乃万世不易之度……孤纵横半世,群臣将领莫不亲手拔擢。或初随者、或降服者、或征辟者皆孤之信赖乃得功成富贵,今虽为将为卿,岂可负孤之厚遇?放辟邪侈,讪谤忤上,此乃忘恩负义也……昔主父偃居功自傲、收受财货,不免孝武帝之族;韩歆指天画地、诋毁朝政,难逃光武帝之诛。近者少府孔融、议郎赵彦妄言受戮还不足以为训?谤上者必不得以善终……”
曹操底气十足声色俱厉,俨然已是天下之主,但是这些忠君礼法之言从他口中说出还是显得不伦不类。一个本身就背君欺上、践踏纲常的人,有一天突然洗心革面说出这种话,谁能接受?或许他一生的悲剧恰恰在此!
群臣都明白这一番长篇大论由何而发,低头忍受着训斥,大气都不敢出,直至曹操把话说完,大殿上连个咳嗽声都没有,又旱又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