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魂断故都,枭雄离世 (1)(7 / 23)
表情甚为苦涩,却说不清是悲还是喜:“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愿为周文王矣。”
本已热闹起来的宴会又变得寂静无声,所有人都暗暗品味这话的深意。孔子曾评价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曹操以文王自诩,便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就算天命所归也未必要抓住。“施于有政,是亦为政”,掌权一世造福众生也就够了,何必非要图那个虚名?不过群臣很自然地顺着这思路继续延伸——周文王固然屈尊事殷,可到他儿子武王之时还不是要取而代之?莫非曹操的意思是他当文王、太子当武王?
但不论他们如何揣摩,曹操显然不愿再提此事。他慢慢合上眼:“你们刚才说想听寡人作诗,那我就作一首……”静默了片刻,轻轻吟唱道: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莫不有终期……
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思想昆仑居……
见欺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志意在蓬莱……
周孔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会稽以坟丘……
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勿忧。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曹操《相和歌·精列》)
世间万物终归于黄土,即便“思想昆仑居”“志意在蓬莱”,早晚要面对死亡。周公、孔子那般圣人都逃不过,谁又奈何生死?曹操总算勘破了,他不再慷慨激昂唱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观沧海》),也不再如痴如幻地吟诵“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秋胡行》)。该来的时候来,该走的时候走,无论天子还是庶民,无论你风光无限还是委委屈屈,两腿一蹬都一样——人这辈子其实就这么回事儿!到头来有什么亏不亏的?
群臣听着他沧桑而又低沉的嗓音,品味那玄妙而又淡雅的词句,渐渐地,所有人心中都泛起淡淡涟漪,那是对生命的感慨、对往昔的留恋、对世事无常的无奈,伴着曹操越来越微弱的歌声,这丝情愫化作浓烈的忧伤萦绕在每个人身上……沉默了好一阵才有人发出句赞颂:“清雅脱俗,意境非凡,大王真乃当世诗人之魁首也!”紧接着,其他人也随之附和,那些老生常谈的歌功颂德声又开始此起彼伏。
“嘘……”孔桂突然起身,朝大家连连摆手。
群臣屏气收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