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终南捷径 (2)(9 / 13)
的乡老对于在本地办学,当无反对之理,再拜会附近的士绅,请他们一起出资赞助。如此当无太大障碍?”不管多大困难,创办书院,他是志在必行。
桑俞楚知他误会,摇头笑道:“置办学舍等等,不必找别人,贤侄要做的事,我断无旁观之理。这笔钱不必劳动别人。这中间最大的困难是书院士子们的生活如何保障,以贤侄如今的名声,想来读书的士子们人数必然不少,要长期养活这许多人,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石越不料他担心却是这件事,不禁哑然失笑:“我这书院,与平常的书院有所不同。当日孔子给三千弟子讲学,难不成还要养活这三千弟子?各地书院半耕半读,那是因为其弟子都是附近乡党子弟,那都是有几分义学之意。朝廷办学校,那是为国家养材,所以要给这士子们发薪俸。我这书院,却另有规模。凡是来此学习的士子,每年交学费一贯,食宿、书本笔墨自理,须连学三年,方得卒业……”当下和桑俞楚细细说来,直把桑俞楚听得目瞪口呆——这样的书院也会有人来读?
虽然半信半疑,但是桑俞楚依然决定支持石越。便由石越和桑充国在开封城西南十里处叫“白水潭”的地方选了一个院址。那本是一处白姓家族的公地,几个小土丘上种着一片果树林子,附近有一个水潭,颇见清幽,而且离官道也不太远,石越与桑充国一眼就看中这地方。白家的族老听说要在这里办书院,也非常高兴。族里几个读过书的秀才都听说过石越的大名,和族长们一说起,那更无不答应的道理。他们愿意用半价出售那块地,条件就是在书院中顺便办一所义学,让白家的子弟免费上学,白家则付给先生的食宿与礼金。这个要求也是很寻常,石越寻思着自己虽然本意并不想办一所蒙学,但是也断没有拒绝的道理,便一口答应下来。
地址定下来之后,便开始建学舍。石越一心想着要早点建好,桑俞楚便也不计成本,青砖、石灰石、木材,全部购买。
看着那一堆堆的石灰石,石越不由有点纳闷:“这时候人们就兴用石灰粉刷房子了?”找了工匠询问,才知道这石灰石不单是用来做粘剂,也是用来整齐地面的,用石灰石和黄土整齐的地面,光滑无尘,几十年都如镜子一样平整。只是因此要花的人力物力,也不是一般人家能承受起的。
石越自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家里烧红砖,盖房子、粉刷墙壁、用水泥砌地面,可以说他这一代人只要是农村的就无人不曾经历过。而且这些事情,多半是要自己动手帮忙做事的,挖黄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