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10 / 11)
有称“兄弟”者,这上下阶级之分,不管何时都清晰得很。如段子介这般,不仅嘘寒问暖,而且不问阶级,年长者称“兄”,年幼者道“弟”,众校尉虽然看不过眼,但于士兵,却颇能收心。于是这一两日之内,竟是满营军士,无不交口称赞“段定州”是个好上司。因此,虽然众人对张绪多有怨气,却倒也并无兵变之虞。
让段子介忧心忡忡的,却是他的飞武军战斗力太差,以及对于战场形势他完全两眼一抹黑这两件事。
他坐拥两千余已经有过实战经历之骑兵,面对辽军一个明显是大战之后的千人队,以两倍之兵力而不敢攻击!他在自己的国土之上,与辽军作战,他却完全不知道此时辽军在哪里,未来将在何时何地可能会碰上辽军……前者是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战斗之技能,只能在一次次与辽人的短兵相接中去磨练,除此再无他法。但后者呢?到达满城后,段子介立即解除了主管情报的行军参军之职务,虽然也许不能对他太苛责,但是,几天前的遭遇战,让段子介意识到了这个职位对他的军队来说是事关生死的,他无法再容忍任何颟顸无能者占据如此重要的职位!
既然他的飞武军打不了遭遇战,那么他就要尽量避免打遭遇战。他是在定州、保州作战,朝廷花费数十年,配合此处之地形构筑的林寨,已然给了他极大的空间。他是主军,他应该熟悉地形,了解何处可以设伏,何处地形对自己有利,辽人会出现在何处……便以几天的那场遭遇战来说,若他事先知道有这么一只辽军会南下,他的地图上显示,至少有三处树林与小山他可以设伏以待!
虽然在保州遇到如此待遇,但段子介绝不会因此就退回定州的城墙之内。对段子介来说,正因为这个国家有张绪这样的人存在,他这样的人才应该更加努力,只有如此,他才对得起死在浐水之畔的向安北。既然他判断辽军只有两万骑入侵镇、定,而且他已经知道辽军是大举入犯,那么这里的辽军就不是主力,按着过往的战例,这支辽军应该大举深入,一路烧杀抢掠,然后在大名府一带与其他各路辽军会师……所以,段子介也深信,虽然萧阿鲁带分兵四出劫掠,但这一路所有的辽军,必然会在大致的时间,往某处聚合,然后继续深入,与主力会师。而他要做的便是想尽一切办法,不让萧阿鲁带得逞!
他要让辽军明白,他们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宋军。站在他们面前的,绝不是那支只会消极防守的军队。他要让萧阿鲁带的分兵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两天之内,他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