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1 / 10)
河北,大名府。
四月二十四日,御前会议成员、枢密院副都承旨唐康踏入北京大名府正南门景风门时,北京宫城内那座熙宁十七年建成的钟楼的大钟,指针正好指向巳正时分。大名府距汴京三百二十里,唐康自二十二日出发,率领几十名属下昼夜兼程,不过两日间,便抵此名城。
唐康对大名府十分熟悉,他曾任大名府通判,参预大名府防线之修筑,于此功劳卓着。大名府原本有宫城、外城,宫城周三里一百九十八步,外城周四十八里二百六步。在宫城与外城之间,还有牙城、隍城——这座大宋的陪都,乃是河北路最大、最坚固的城市。而自宋廷经营大名府防线以来,大名府再加改建,耗费缗钱无数,四十八里的旧城,被全部改用砖石加固,成为外砖石内土城之格局。城墙上炮台密布,上下交错,装备大小火炮共三百余门,其中两千斤以上的重炮十余门,并有两个神卫营驻守。各城门全部重建,不仅皆建有瓮城,而且皆有三重城门。原本接近废弃的两道水关——上水关善利关、下水关永济关皆加修葺,并有炮台防卫。除此以外,四围之王莽城、五鹿城、阳狐城等小城皆加修葺,屯兵置炮,在城北安平门、辉德门外,更修筑了坚固的砖石牙城,各置火炮十余门驻守。
因此,如今大名府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雄镇。
因其城防过于坚固,为防晚唐五代魏博之患重演,大名府内外驻守之两营神卫营、雄武一军的两个步军营、飞武四军的一个马军营,平时皆互不统属。此外,雄武一军、飞武四军之军部皆设于城内,一在城北,一在城南。无事之时,大名府知府与通判只统辖两个神卫营与大名府巡检,亦不令其握有雄武一军与飞武四军之兵权。而卫尉寺、职方司,皆在大名府设有分司,监察禁军不法情事。除此以外,两府更是立下法度——驻守大名之雄武一军逢奇年与驻守磁州之雄武三军换防,飞武四军则逢偶年与驻守洺州之武卫一军换防,如此一来,凡守大名之禁军,皆两年一换,彻底断绝割据之隐患。
宋廷选择大名府来苦心经营,不仅仅是因为其地埋位置极为重要,在军事上是汴京之门户,而且也是因为此地十分富庶——三四万禁军驻扎于此,粮草供给,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不必依靠转运——至绍圣七年,大名府全境在籍人口近八十万,因为大名府豪族势家不可胜数,若算上隐户,人口将远远超过百万。而这北京城内,人口达到三十余万,若算上南来北往的商贾,则人数更多。
而即便需要转运粮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