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2 / 9)
仲武的第二营,目前还从未被应用于实战,而也许他们第一次上战场,就将面临一个极不利于他们的环境——预定的战场上可能没有空间可供他们施展。
唐康很明智的暂时将骁胜军的指挥权交给了李浩。
而对自己的军队十分了解的李浩并没有选择传统的阵形。
他将重骑兵以什为单位,列成五排,布成六十个锥尖向外的锥形小阵——另有六十骑是这两个指挥的军官与军法官,他们也一起布阵,但分散在各自的位置上——然后,所有的这些重骑兵稀疏的分布在前阵的最前列。
在这些重骑兵的后面,紧跟着队形较为密集的轻骑兵,他们全部以二十五列四排为一小阵——实际人数是则一百零五人,包括各都的五名武官与军法官——这样的小阵一共是二十四个,每十个锥形重骑兵阵后面,跟着四个轻骑兵阵。
这构成了他的前阵。
然后,他以弓骑兵分居两翼,以突骑兵为中军,而环州义勇在阵中实际担当“无地分马”(注:参见《新宋·权柄》第四册附录,指轻锐机动部队。)之任。
这是一个明显的攻击阵形。这样的阵形,让所有的宋军将领都有些兴奋与紧张:在步军阵法与马步阵法上,宋军都有丰富的经验,但在骑兵阵法上,宋军的经验其实并不多。如李浩所列的这种阵法,便从未经实战检验是否可行。
万余人马喧闹了小半个时辰,在各军终于找到自己的位置之后,李浩并没有下令连夜朝深州前进。保持战斗阵形前进是非常缓慢的,连夜行军也会让士兵与战马易于疲倦,与其累得筋疲力尽再被辽军邀击,倒不如便在河岸从容休息到天明。
于是,在衡水征募的一千多民夫又忙碌了小半夜,在大阵的外面布满了粗陋赶制的拒马,才撤回衡水。宋军燃了一夜的火炬,将苦河北岸照得恍若白昼,除了哨探外,绝大部分的宋军便随地打个木桩,拴好战马,然后倚偎着自己的坐骑,囫囵着睡了小半夜。
直到夜空终于开始发亮。
二十六日的清晨,苦河北岸,寂静得让人不敢相信。辽军不仅晚上没有来骚扰,既便天已大亮,唐康也仍然看不到一个辽人。
但这并不能让人轻松。
果然,唐康还没来得及啃完自己的干粮,哨探便很快传来消息,在十里以外,出现了大股的辽军。
显然,辽人并非没有做出反应,而只是因为不知虚实,不愿意冒险半夜奔袭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